中国二手手机年交易量达1.52亿台,3万亿元大风口已打...
宇航科技开设了二手手机专卖店。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闲置物品越来越多,我们可以选择二手交易来处理这些废旧物品。像前几年的二手车、最近的二手家具都释放出了非常大的量。每年有2.7亿部新机的销售,随之而来的是2.7亿部二手机的产生。
因此,二手机市场需求逐渐扩大,包括专卖店和销售渠道。在京新,宇航科技有十几个门店,其中二手手机专卖店数量较多。顾客使用过程中,有些产品无法满足需求,需要置换闲置产品,享受以旧换新的补贴。
此外,宇航科技还有大量下架演示机,需要销售,因此开设了二手店。这家店会回收、置换、维修手机等电子设备。
由于宇航科技有小米、三星、苹果等品牌的售后服务,这些服务也将在二手店提供。此外,店内还将展示配件产品。但是,宇航科技对二手机的质量要求非常高,所有产品都必须经过严格检测和清洁。检测项目包括18项,深度检测、消毒等,确保二手机的质量和安全。
宇航科技将如实描述手机的使用年限、电池寿命等信息,让顾客做出明智的选择。此外,宇航科技还提供保价赔付和100天或半年的保修服务,让顾客购买二手机更加放心。
这家店以前是小米的仓库,现在改为二手店,方便住在城北的顾客。喜欢购买二手机的顾客可以选择置换或购买,店内还提供绿色回收服务,保护地球环境。此外,宇航科技会彻底删除手机中的资料,保护顾客隐私。大家可以期待一下,这家店很快就会开业。
数量惊人!我国二手手机交易量高达1.52亿台
伴随着绿色消费理念深入人心,二手闲置物品的需求量逐年增长。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二手手机已经形成相对标准、完善的销售市场。2020年,我国二手手机交易量达1.52亿台。与此同时,二手闲置玩具、服饰也受到了大家的追捧。
《2021我国闲置二手市场交易碳中和报告》统计数据显示,每一单二手手机交易至少能完成约25公斤的碳中和量。家电产品和其它3C二手物品的交易,可以实现的碳中和量还更高一些,一台家用冰箱的二手商品交易可以实现的碳中和量多达130公斤。
二手电子产品市场交易活跃,不但给用户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变化,也会给从业人员带来更多的机遇。用户网上下单,店家能在3小时内上门收购,现场验货、彻底清除个人隐私并付钱。全部流程出来还不到半个小时。
这一些回收处理的数码产品去哪儿了?个人隐私安全问题怎样解决? 小编所在的换换二手交易平台上回收处理智能手机送到深圳总部,在检验仓库里,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旧手机。
不论是用户自行寄售或是上门收购、线下渠道出售的旧手机,都要在检验仓库里面对每台消费者的手机做个人隐私的彻底清除,经过严格检验之后才会再度流入市场,出售给用户。
2021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了加大力度对各种资源进行回收利用,健全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健全废旧物品回收网络,实行“互联网+”的回收处理模式,完成可再生资源的应收尽收。2022年,国家发改委、国家商务部等相关部门印发《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中作出了“拓宽二手闲置资源整合共享利用和二手交易渠道的决定”。
推荐一家靠谱的二手平台换换二手交易平台,年轻人无论是买二手手机还是回收手机,都可以在这家平台上轻松实现,建议小伙伴先上去比比价再做决定。
中国二手衣服被非洲人哄抢,一天卖掉20万!女式内衣最受他们欢迎
你扔掉的二手衣服,却决定着非洲的街头潮流!
二手衣物在非洲的市场
清晨,一位女士在小区衣物回收箱投入一筐衣物,这些衣物将会在被运往分拣中心后根据质量、种类、适用季节等被分类后进行包装,装船运往非洲,非洲代理商接到货物后便将他们运往各个城镇乡村,挂牌售卖。你嗤之以鼻的“过季衣服”,便成为了非洲美女“炸街”的绝美穿搭。
【这些箱子只接受五种类型物品回收】
“不要抢!慢慢挑!总有合适的!”一边维持秩序一边看着大把生意送上门的老板孙卫东喜笑颜开。
他本是个服装厂老板,破产后在以跳楼价处理掉堆积衣物时无意间推开了国际二手服装买卖领域的大门,于是与朋友阿才一道在国内收集各类旧衣物,将其卖去非洲。
【打理货物的小黑哥】
据统计,中国人一年丢弃的衣裤鞋袜重量可达5000万吨,7亿个成年人的体重加起来也只能将将碰到这个数字的边,其中衣服的重量占5成以上,平均每个中国人一年都会丢弃3~5件衣服。
对于二手衣服商人们来说,这些就是0成本的货物,只要花费些人力将其分拣、消毒、包装,便能成为非洲市场以极其低廉的价格碾压欧美国家二手衣物的大宝贝。
【货物集中分拣中心】
在“成吨收入、按件卖出”的二手衣物市场,孙卫东老板叱咤风云,他兴致勃勃地表示:每吨衣物的人力成本不到3000元,平摊下来每件的成本就是1块钱左右,可卖给非洲人的时候,这一价格会直接翻10~20倍,但就算是10~20块钱,在非洲照样能引起哄抢。
但凡是稍微新一点的二手衣物,能在抵达市场的4小时内被抢光,其中女士内衣最受欢迎,基本上一直处于缺货状态。
【抢到了内衣喜笑颜开】
看着为争一件衣服而鸡飞狗跳的人群,记者相信了孙老板的话。
孙老板能从一个破产的无助男人变成在非洲市场做到日销售额高达20万元的大佬,自然和他选对了市场有关,那么在非洲,为何能有如此优渥的市场呢?
为何非洲旧衣市场如此之大
根据统计,非洲国家生产的皮棉90%都是用于出口出口。2021年,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生产的156.5万吨棉绒中,国内的消费率仅为28.7万吨。主要原因在在于非洲的生产力过于低下,疲软的服装制造业使得国家无力制造出足够供应全国人们的新衣服,而过于高昂的生产成本也意味着人均GDP为1928美元的本国人们消费不起新衣。
大批国外抛出的衣服加工订单、低廉的进口二手衣物、极其缺乏技术型、管理型人才的现状进一步摧毁了个别想要重振非洲服装制造业的开拓者的雄心壮志——没技术制造成衣,给国外初步加工原材料能赚钱,买那些二手衣物又很便宜,干嘛煞费苦心自己做衣服高价卖给国民?由此恶性循环,非洲进口旧衣物总量逐年递增。
通过下方柱状图可知非洲的二手服装进口在一年内增长了28.84%,达到1.84亿美元,中国在2020-2021年期间,运往非洲的二手服装总量增长了131%以上,向非洲出口了价值6.24亿美元的二手服装,成为最大的出口国。
【各国向非洲出口的衣物】
非洲人民可识货了
不要以为非洲人买二手衣物就不注重质量了,除了第一眼判断衣物的外观、款式、厚薄程度以外,一些生活经验丰富的主妇还会通过手感来判断衣料质量。
纯棉的衣服舒适,但可能存在易走形缩水的问题,而化学纤维和涤纶布料制作的服装虽说舍弃了一定的舒适度,但经久耐用,是居家、劳作的必备好衣服,一般这种“尖货”只在眼光毒辣的非洲嬢嬢们中流通,第一时间会被抢光,而另一种衣物可就更加可遇不可求了——女士内衣。
二手衣物都是以上下装为主体,主要原因在于内衣这种贴身衣物属于隐私物品,一般情况下不会被投入衣物捐赠箱。其次质量较好、达到二手贩卖标准的内衣在国内卖得也比较贵,因为涉及到保证钢圈不走形、针脚不崩开、布料不破损等问题,都是专利技术才搞得定,国内只有品牌内衣才达到标准,售价为数百元~上千元不等。
非洲妇女也是识货的,但凡能到她们手里的内衣都是拥有质量、外观双重保证,国产内衣上那些薄纱、蕾丝、水钻,很能俘获非洲女人心。
【热爱美丽内衣的非洲阿姨】
为了“尊严”而加价?
这边非洲人民抢衣服抢得不亦乐乎,那边非洲部分国家的高层不乐意了,有人认为旧衣服是外国向非洲消费者丢弃的“垃圾”,很伤人的尊严,于是卢旺达、肯尼亚和坦桑尼亚政府决定提高进口二手衣服的税收,这不只是为了钱,也是为了提升二手衣物的成本以此来对市场上的那些旧衣物加价,保护国内的服装产业,同时挽回非洲人民的“尊严”。
这就颇有一种“何不食肉糜”之感了,国内但凡工业发达、工资水平高,谁会愿意穿不知道从哪儿扒下来的旧衣服?
将进口二手衣物的价格提上去,不仅无法刺激吃不饱的非洲人民“变”出钱财来买昂贵的新衣服,还有可能让部分贫民穿衣服“打赤膊”,不知非洲的国家高层觉不觉得这是有损人民尊严的事情呢?
参考资料
【1】《Second-hand clothing in Africa: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闲置物品交易,中国仍处在初级阶段?平台:真正参与交易人数不足15%
【环球时报记者 陶震 陈子帅 环球时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潘小多】编者的话:在通货膨胀、环保观念、复古热潮等多重因素作用下,二手闲置物品交易正在全球多国悄然兴起,成为拉动消费、促进减排的重要力量。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再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运用这一理念发展二手闲置物品交易备受关注。目前,闲置交易已经成为低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众参与度最广、参与门槛最低的环保行为之一。本文就中国二手闲置物品市场现状、存在问题,结合国外国家的发展经验,对二手物品交易对碳中和以及循环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深入报道。
市场快速兴起,信任仍是问题
“日本是二手复古相机的‘淘宝圣地’。”摄影师张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日本解除旅行限制后,她从东京一家中古店淘到近两年因明星带货大热的胶片相机康泰时T。《日经亚洲》报道称,受复古热潮、日元贬值等影响,近期大量海外游客涌入日本,购买黑胶唱片、相机等二手产品。一名二手领域业内人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这些人看重的是日本成熟的二手市场环境,日本参与二手交易的人数超过国民总数的70%。
资料图
除了较早开展规范化二手市场的日本外,二手物品交易热潮正在全球多国兴起。英国国家统计局表示,由于通货膨胀带来的消费压力,二手店成为拉动2月英国零售额增长的主要力量。另外,伴随越来越多具有环保理念的年轻人抛弃“快时尚”,二手服装店在印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印度未来市场观察公司估计,到2032年底,印度二手服装市场规模将从去年的约18亿美元飙升至97亿美元。
二手闲置物品交易在我国愈发受到重视。第三方报告显示,2022年,全国闲置交易月活用户约1.45亿。以国内最大闲置交易平台之一的闲鱼为例,闲鱼总体用户规模超3亿,每年挂在闲鱼上的物品超10亿件。根据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等机构发布的数据,国内闲置物品交易规模有望在2025年突破3万亿元大关。
“过去10年, 二手闲置物品交易在全球发展迅速,尤其是近几年伴随电子产品快速更新和汽车进入报废高峰,我国二手市场也进入快速发展期,特别是有较成熟渠道的耐用品二手交易已经形成一定产业规模。”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研究员、清华大学智库中心副主任曾现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但在目前,我国二手闲置物品交易仍在初级阶段。二手闲置交易平台转转给《环球时报》回复称,我国真正参与二手交易的人数不足15%。以手机为例,手机的回收率仅为10%左右。
“我国二手物品交易过去一直是非正规的自发行为,缺乏市场监管及政策扶持。”曾现来说,“由于缺乏激励机制和相关标准,很多二手产品重新进入市场需要达到的标准仍不明晰,许多领域仍是正规和非正规渠道相互交织,容易隐含环境和安全风险。”
目前,我国大部分二手闲置物品交易仍在二手市场、集市等线下发生,并开始向线上渗透。在转转、闲鱼等线上二手交易平台的推动下,二手闲置物品交易也在利用C2B2C为主的平台模式,破除一直制约二手物品交易发展的信任问题。
“平台介入后不仅盘活了社会上更多的闲置资源。还通过提供质检、验货、上门回收等增值服务,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在回收、鉴定等关键环节,免除消费者的后顾之忧。”闲鱼给《环球时报》的回复中称。
为个人省钱,为国家减碳
二手闲置物品交易不仅能最大化利用物品价值,推动经济循环发展,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减碳潜力。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简称IPCC)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每年的碳排放量约500亿吨,其中生产制造环节的碳排放超过30%。“从循环经济、促进废物资源化利用等角度来看,通过对废弃物或闲置品的重复利用,可延长其使用寿命,减少二次生产带来的碳排放,起到良好的脱碳减排效果。”曾现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
转转相关负责人向《环球时报》记者介绍称,二手交易可显著减少碳排放。比如一部新手机全生命周期平均会产生49公斤碳排放,而通过回收、再售等二手流转将减少25公斤碳排放,即减少了一半的碳排放。
闲置交易已成为参与门槛最低的环保行为之一。欧洲最大的二手平台Vinted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尽管有近一半(47%)的消费者购买二手商品是碍于自身经济负担能力,但有20%的消费者购买二手商品是出于环保考量。这突出表明,消费者越来越重视购买二手商品对环境带来的影响。《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到,闲鱼平台2021年度全年减排174.18万吨碳排放,这一数字在2022年上涨至200万吨以上。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在闲置交易方面,碳减排量化仍然存在困难,每个平台自行测定评估,没有统一标准。同时闲置平台的个人碳账户,各个城市、机构设立的个人碳账户也存在不兼容的问题,使循环经济体系暂时做不到可量化,一定程度影响消费者参与低碳消费的热情。《环球时报》记者关注到,目前多地都已建立相关激励机制,推出个人碳账户。例如,广东、成都、北京等多个城市推出以政府为主体的碳普惠平台,市民在进行绿色消费时能够获得一定奖励。
“目前,我们有很多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产品,以及废旧衣物等长期闲置,比如手机等快速消费类的电子产品第一次使用时产品寿命没有被充分利用,至少有1/3的潜在价值没有发挥出来。”曾现来表示,“如果能够把二手闲置物品重新推向市场,对绿色转型、脱碳减排的效果将会非常可观,并能充分发挥产品的功能效用。”
日本经验:用新眼光看旧衣裳
日本自然资源匮乏,一直注重节能环保。日本不仅有全球闻名的垃圾分类标准,其旧货业也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早在1949年,日本就出台了《古物营业法》,此后几经修改完善,已经建立起相当完善的法律和行政法规体系。
如今,煤炉(Mercari)、骏河屋、雅虎拍卖等二手网站更为二手产品的交易提供便利。自2009年起,日本二手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21年达26988亿日元(约合1399亿元人民币)。每年,不同类型的二手产品市场份额都会发生变化,其中比较稳定的当属二手服装,份额持续保持在10%以上。
说到日本的二手服装,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东京表参道等地经营古董服饰的“古着店”。从2000年后,“古着店”备受关注,甚至吸引了许多外国游客前去淘货,其中不乏90后、95后的中国年轻人。这种店铺主打“稀缺性”,适合不满足快时尚品牌和千篇一律流行风格的顾客。但是,日本二手服装市场不只着眼于高级“古着店”,日本人主要购买的还是普普通通的二手服装。
日本对衣服的循环利用古已有之。由于日本传统缝制和服的布料尺寸和成衣尺寸基本相同,这让其具备再利用性。此外,因为日本人重视仪式感,从出生开始,每个重要的人生节点都会穿着特定服装,所以继承或改制长辈衣服成为一件格外有意义的事情。
贫苦百姓的布衣无法和高级和服媲美,但是他们可能会作为家臣、随从或帮工,从贵族及富人那里得到馈赠。因此,直到明治时代,接受旧衣服都不是寒酸的事情,甚至可以引以为傲。传来传去实在不能再穿的和服和腰带,也会被拆成布条,继续制作成布包或拼接布料,棉织品会做成茶巾、抹布,最后还会把再也无法循环利用的纤维拿去生火。
随着服装西化和纺织工业的快速发展,日本的旧衣市场在二战后“安静”了许多。直到20世纪60年代,日本开始向海外出口旧服装,重新激活了这一产业。近年来,随着快时尚、快消费的不断提速,环境负担日益加重,人们开始思考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日本政府和民间组织将二手服装上升到价值观层面大力推广,环境厅设有专门的网页,详细介绍服装从诞生到消失的全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给环境造成的种种负担,同时明确写出每个人应该如何参与到服装再利用的行动中。此外,日本在学校教育中也加入相关内容,从小培养孩子的环保理念。
作者:陶震 陈子帅 潘小多
来源: 环球时报
预计到2025年中国闲置物品交易有望突破三万亿元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随着绿色消费理念深入人心,二手物品的消费量在逐年提升。调查结果显示,国内二手手机已经形成了比较规范、成熟的市场。2020年,国内二手手机交易量达1.52亿台。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等机构发布的《2021中国闲置二手交易碳减排报告》显示,2020年,国内二手消费市场已经超过万亿元规模,预计到2025年中国的闲置物品交易有望突破三万亿元。
编辑 方静怡
校对 刘军
中国二手服装,成了老外的潮牌?
今天早上可能是起猛了,看到一张很是炸裂的图。
照片中,一件被中国人刻在脑子里的迷彩服被挂在外国商店的衣架上,胸前还有七个大字——丽水市技工学校。
外国服装店卖中国学生的二手军训服,难不成从中能窃取到什么国家机密?
搜了下新闻才知道,原来二手服装都快要“统治”世界了。
1
中国二手服饰,在国外成了香饽饽
突然想起前些日子,有个在非洲工作的朋友跟我聊天,说现在已经分不清自己在哪儿了。
原因是他在某一天看到了下面这位老哥: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在非洲二手服装市场上,来自中国的衣服占比超一半以上。
在珠三角地区,每天都有数万名二手服装商贩,活跃在各个小区收衣服。
没错,就是你洗好晾干塞进二手服装回收箱,以为会被捐给贫困山区的那些衣服,其实在漂洋过海后重新被当作商品售卖。
而这些款式各异被淘汰下来的衣服,在非洲街头受欢迎的程度,绝对不亚于国内的一线潮牌。
不仅有幼儿园校服:
还有高中校服:
职高校服:
如果有人实在选不到心仪的学校,那就直接胸前带上“中国”,连吴京看了都直呼内行。
除了校园主题之外,还有超多中国本土元素服装在非洲集聚:
有饿了么非洲分公司的同事:
有开业活动在非洲都传开的广告衫:
还有非主流文学第不知道多少代弟子,拿到了属于自己的“安静地做个美男子”:
更厉害的是这位姑娘,直接在非洲参加《奔跑吧兄弟》深圳专场: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说,非洲人穿二手服装早已不是新鲜事,无需大惊小怪。
如果我放出下图,阁下又该如何应对呢?
这熟悉的蓝白拼色校服搭配黑色连帽卫衣,让人怀疑跟当年自己穿的那件肥大的校服根本不是一件。
同样是小黄人,这位老哥搭配小白鞋和紧身牛仔裤,一定能成为今晚派对上最闪亮的星。
如果你觉得上面两个还过于小清新的话,那么看看下面这位制服帅哥,有一种另类的制服诱惑……
这些图片传到国内网站后,许多网友哭笑不得,直呼辣眼睛,毕竟那些过时的旧衣服,都是自己当年的黑历史。
老外们也一定没想到,有一天自己的“潮流”穿搭,成了东方大国数亿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不过,还是先收一收你上扬的嘴角,当我们以此为乐的同时,国内的一些人也成了国外的乐子……
2
外国古着,中国人的“智商税”?
当小镇青年兴奋不已地迎接当地第一家国潮品牌,以为自己终于能当一回都市丽人时,他们一定没想到,大城市的年轻人早就看不上这种过气搭配了。
与为了凸显自己的与众不同,避免与其他人撞衫,年轻人们开始疯狂爱上“古着”,说的直白一点,其实就是买外国人的二手服装。
与非洲二手服装不同的是,这些衣服通常是以前做工精美的服装,为了流传下来进入二手商店,无论使用的面料,细节的剪裁甚至用途都有着当时那个时代的缩影。
因为主打一个复古和稀有,成为了潮人们彰显独特品位的象征,当然价钱也不会像普通二手货那样便宜。
古着文化来源于日本,并风靡于欧美国家,但因为传到中国时间没多久,各种各样的乱象层出不穷,闹出的笑话也够老外们笑一年了。
比如曾在网上热议很久的,关于古着是不是外国洋垃圾的话题。起先是有网友晒出自己淘到的古着,不仅来源不明,而且上面居然有血迹和符咒一样奇怪的图案。
于是,有人开始怀疑自己花大价钱买到的二手服装可能不是复古风,而是殡葬风。
潮人们本想着感受一下远古的呼唤,却差点听到了死亡的召唤,于是思考良久决定放弃时尚,把某书的个性签名改成“国货当自强”。
另一方面,很多新进古着圈的小白找不到购物渠道,就开始在国内二手平台上探索,黑心商人们看到了商机,连夜把家里压箱底的旧衣服挂上链接,只需要在简介里加上“古着、轻微瑕疵、识货的来”等关键词就能让价格大涨,坐等着鱼儿上钩收线。
外国人想破了脑袋,也没想到卖个二手服装还能有这种操作。
当潮人们终于买到了上世纪登过杂志的那一款,准备精心打扮去三里屯走上一圈,翻开衣领却看见made in China,才明白古着也有致敬复刻版。
花了大价钱准备体验一把新的潮流方式,结果一套操作下来,小丑竟是自己,跟那些吐槽过的穿中国二手衣服的老外没什么两样。
不过,虽然闹出了这么多笑话,但二手服装其实没这么不堪,甚至会是一个国家影响力的体现。
3
二手服装也是文化传播
就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而言,大多数人对穿二手服装是存在偏见的,因为这通常会与“穷”字划等号。因此很多人对于非洲人穿中国二手服装这件事,也是有偏见的,甚至认为这只是一场垃圾回收项目,没什么值得报道的。
但你可能不知道,在非洲露天市场上淘二手服装的并不全是穷人,很多当地的中产阶级也乐在其中,那些花花绿绿写满中文的服装,曾是尼日利亚街头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在欧美国家,二手交易已经风靡多年,有人为了心仪的二手服装,还会开出难以想象的高价,一些绝版更是在全世界都一件难求。
在国内的一些大城市,来自日本和美国、德国等国的古着,更是年轻人心中的珍藏品。
这些二手服装上,往大了说,你或许能见到民族意识的觉醒、伟大革命的诞生和世界文化的交融……往小了看,哪怕是国内那些现在看起来尴尬的非主流服饰,在未来也可能会变成一段珍贵历史的见证。
由此看来,二手服装的交易和其引领的复古潮流,早就成为窥探一个国家生活方式与文化理念发展的窗口,成为新的文化传播途径。
所以在国外二手文化盛行的同时,中国二手服装另辟蹊径走向海外,既能促进经济发展,又能推动文化传播,何乐而不为?
倘若未来非洲的时尚风向再次被中国改变,欧美古着商店里来自中国二手服装成了主打商品,那中华文化的传播可谓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希望未来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不仅靠中国话和中华美食来体现,中国二手服饰也能在世界闯出新的一片天!文/查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