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史上的12月22日 奔驰E级国产车下线
[汽车之家 车史上的今天] 2003年,北京吉普实现扭亏为盈,同年3月公司实现11万元的盈利,这个数字对一家汽车生产企业来说可谓蝇头小利,但它也终结了北京吉普连续五年的亏损局面。同年9月,北汽控股与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预计投资10亿欧元,双方将对北京吉普进行重组。
2004年10月,北汽控股与戴姆勒-克莱斯勒对北京吉普进行重组,重组内容包括企业更名和双方股权的变动。重组后的北京吉普更名为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BBDC,以下简称北京奔驰-戴克)。公司投资总额增至6.02亿美元,北汽控股占50%股权,戴姆勒-克莱斯勒占39.454%股权,戴姆勒-克莱斯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占10.546%,合资期限至2032年。
2005年8月,北京奔驰-戴克正式成立,拥有22年历史的北京吉普从此退出历史舞台。重组后的新公司将引入奔驰旗下的C级和E级轿车进行国产,当时国内商务车市场异常火爆,北京奔驰将引入车型锁定在2002年推出的代号W211的奔驰E级轿车上。此代E级在海外市场拥有三厢轿车、旅行版、双门Coupe和敞篷版多种车型,配备1.8升至5.5升多款直列四缸及V6和V8发动机,拥有前置后驱和四驱两种布局。
经过大量本土化改进和测试工作,2005年12月22日,北京奔驰-戴克成立后首款产品奔驰E级轿车正式上市,该车采用SKC和CKD组装方式进行国产,先期投放市场的E 200 Kompressor和E 280售价分别为52.5万元和62万元。其中E 200 K搭载1.8升直列四缸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184马力,最大扭矩250N·m。E 280搭载3.0升V6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功率231马力,最大扭矩300N·m。
2006年11月,国产奔驰E级改款车型上市,新增的E 350售价74.8万元,而E 200 K和E 280的动力系统也进行了升级。面对过高的售价,国产奔驰E级市场反响平平,2006年全年仅售出6126辆,北京奔驰-戴克将希望全部寄托在了此后即将推出的国产奔驰C级身上……(图/文:汽车之家 李昊鹏)
这款良心价的合资SUV,撞后发现偷工减料?
近日三菱全新一代欧蓝德现身海外地区进行测试,该车将于明年秋季正式进入市场。从之前的三菱E-YI概念车来看,全新一代欧蓝德的设计会变得更加时尚硬朗。新车前脸装配双横幅式进气格栅,搭配两侧分体式LED灯组,车侧采用双色车身设计,轮眉处的线条将车身勾勒的更具力量感。
在动力方面,会搭载1.5T+电动机的插电混动系统,纯电续航在70km左右。我觉得这家伙来中国市场的可能性不大,三菱目前在中国市场玩得都是老技术+性价比的路数。价格太贵,更多人还是愿意买大众、二线豪华品牌车型。
我最早对三菱的车有印象就是来自于成龙大哥的《我是谁》,它开着第二代帕杰罗的爆改车飞驰在荒野上。另外老家处在南方小县城,每年夏季丰水期都是防汛的攻坚克难关键时刻。
我家边上就当地的水利局,水利局的标准工作车就是长丰猎豹黑金刚,车身颜色属于那种黑不拉几又带点绿的感觉,门板上还得印有防汛指挥的字样。
小时候老爱去水利局的球场打球,看到这些越野车就觉得很酷。当时水利局的工作人员也有不少自购三菱车用来家用的,比较多的型号就是三菱第一代欧蓝德,当时是国产车型。
只是尾标并不是大家熟悉的广汽三菱(实际上广汽三菱2012年才成立),而是北京奔驰戴克,全称是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
北奔戴克当时生产奔驰、Jeep、三菱、克莱斯勒等品牌的车型。看起来是强强联合,实际上就是人多是非多,简直就是大杂烩。这也是北汽寻求合资造车曾经走过的弯路,直到2010年才演化出如今我们熟知的北京奔驰汽车。
2005款欧蓝德的售价是16.98-21.98万元和现在广汽三菱国产的第三代欧蓝德差不多,当然货币的实际购买力肯定不一样。
2008年因为戴姆勒克莱斯勒和三菱的分手,自然北奔戴克就不可能再继续国产欧蓝德了。实际上当时进口三菱在国内从2006款开始卖的是第二代欧蓝德,到2013款升级到了第三代欧蓝德一直卖到了2016款(19.98-28.48万元)。
而在2016年的8月26日,广汽三菱国产第三代欧蓝德才正式上市,价格区间为15.98-22.38万元。而且当时核心三大件都是进口,这一下将车型价格下降了4-6万元,性价比一下就凸显了。
直到现在国产三菱车型卖得最好的还是欧蓝德了,每月为广汽三菱能贡献出60%-70%的销量。原因在于虽然设计和技术方面老旧没新意,但是架不住本身指导价就实在再加上终端2万多的优惠,中高配的4驱车型落地在20万元以内,还要什么自行车呢?
但是欧蓝德在C-IASI中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指数中的成绩为P差,乘员安全成绩为M及格,其余成绩为G优秀。“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指数”主要失分点在于15km/h的低速正面碰撞测试中,虽然气囊没有出现弹爆(这里低速没爆是利于维修经济性)但是发动机舱纵梁出现变形。
即便低速追尾碰撞中,车辆耐撞性得到了满分,但综合评分依旧得到了P差。
参考美国IIHS在2014年对美版欧蓝德测试,发现在座舱刚性强度用料方面,国产欧蓝德与美版欧蓝德存在差异。国产欧蓝德车顶刚性最终分数只有2.89,最终成绩为M及格。
而美版欧蓝德这部分测试分数为4.95,得分为G优秀。看得出国产欧蓝德在相对低价且保证利润的前提下,还是进行了一定的成本控制。
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谁也别想太占便宜。
看着值几百万的纯进口轿车,实际只卖30多万,简直是移动公务舱
说起克莱斯勒可能有很多人对此不是那么的熟悉,这个品牌在国内十分小众,甚至连名字都没听过。不认识此品牌的人第一眼看到300C后都会认为这是一辆百万豪车,比烂大街的宝马、奔驰、奥迪更加霸气,其外观常常被人误认为是价值几百万的宾利,不仅气势强大,而且内饰也是让人拍手称赞的。
其实300C是一款拥有五十多年历史血统纯正的美式汽车,它囊括了美国车的宽大舒适和强劲动力,曾经一度引领大马力肌肉车的潮流。自从第十代克莱斯勒300在车型史中被命名为300C之后,北京戴姆勒-克莱斯勒将其引入国内,庞然大物克莱斯勒300C在京国产之时,大有众望所归之势,BBDC(北京奔驰戴克)也希望这款车能给自己带来充足的人气,甚至有人认为300C是奥迪的直接竞争对手。但实际上300C在2007年一年的总销量只有7959台,仅是奥迪系一个月的销量,相当糟糕的业绩。而咱们今天讲的第十一代车型据介绍,是克莱斯勒公司投入10亿美金打造的其品牌史上最豪华的一款换代产品,但至始至终在市场在不温不热,属于冷门豪车阵容。
目前在售的克莱斯勒300C只推出了两个配置,分别是3.0L超越版和3.6L尊崇版,在经销商给出了6万的优惠后售价仅为34万至43万。此车尺寸为5066/1902/1488mm,轴距为3052mm,车身尺寸上就显得非常唬人,而且因为其外观设计偏向于厚重、大气感,所以显得非常高档。大气的外观以及豪华的内饰,再加上仅30多万的售价,此车应该是火遍大街小巷啊。它为什么现在还是属于小众车型呢?
很多人都在归结300C业绩低下的原因,有人说是质量问题,有人说是她的配置问题,业内人士甚至分析是渠道铺设问题,以及经销商业务水平问题。可以说总结的这些问题都没错,只要一款车卖的不好,这些问题谁都别推卸责任。但一款车如果卖好了,这些问题也都被掩盖住了。那造成300C糟糕业绩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小编带大家来分析一下。
定位不准确
克莱斯勒300C最初进入中国市场,是以合资车亮相入世的。北京奔驰戴克出品的第十代300C,上市即被寄予厚望,凭借着个头、轴距都不输给宝马、奔驰、奥迪行政级座驾,再加上略低的价格,300C一度被厂家和媒体视为对标德系日系种子车型的强有力对手。然而,上市之初的2007年,300C的全年销量还不到8000部,差不多仅仅是奥迪品牌的单月平均销量,更无法与丰田相提并论了(当年仅皇冠一个车型的全年销量就超过了5万台)。北京奔驰戴克以为第十代300C这么方方正正的样子很正统,其实不然,这过于方正的样子已经成就了一款个性车的条件。克莱斯勒300C所处的市场跟奥迪、皇冠等行政座驾没有任何交叉点可言。所以现今我们通过大街上看不到几台300C就能对其销量有个八九不离十的猜测了。
保有量小,维修困难
曾经看到一位网友发出了这样的帖子:我于2015年5月份购买了新款克莱斯勒300C,没过多久就被小偷撬坏了右门玻璃和不锈钢门条,到重庆8公里4S店维修,结果等了三个月才给予更换吗,后于2016年11月份因躲避逆向行驶并突然左转弯的电瓶摩托车发生了事故,撞坏了保险杠以及一些配件,这次花了五个月的时间才修复好了车辆,购买材料配件就接近四个月,更让人气愤的是我的仪表台的液晶显示屏被飞石打坏以后,到如今都有七个多月了仍然无法修复,另外倒车雷达经常起电视雪花,根本无法看清后面的世界,到4s店换了一次结果还是这样,最后这位网友说,不知道我的车子什么时候才能完全修复,真的好伤心购买了克莱斯勒300c。在这个汽车销售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各个品牌各个商家都在以优质的售后服务来提升品牌的性价比,来提升整体销量,但克莱斯勒还在逆向而行。
HEMI文化
300C以及克莱斯勒300系列并非近几年才有,想了解300C,你首先得对HEMI有所了解。HEMI来源于"Hemispherical Combustion Chamber(半球形燃烧室)"中Hemispherical的缩写,由于当时世界范围内大多数发动机燃烧室顶部都是平的,这种半球形的设计在当时是一种不小的创新。在1951年的时候,5.4L的HEMI V8发动机已经能够发出180马力的最大功率,一个在当时已经十分强悍的数字。不过“任性”的克莱斯勒工程师Robert MacGregor Rodger却没有满足,他通过系列改造,挖掘出HEMI发动机的更大潜能,达到了300马力!这就是克莱斯勒300C名字的来源,第一辆发动机能达到300马力的克莱斯勒汽车,由此也确立了300系列产品。
反观投放中国市场的两款300C,没有一款发动机功率超过了300马力,3.0与3.6排量的发动机马力分别只有234和286马力,这与300C的名号完全不搭界。可以说在中国,除了之前发售过得5.7排量V8发动机的可以称之为300C外,其他排量的都不配叫300C。但时至今日,尤其是在“万税万万税”的中国,装载HEMI发动机的300车型,已经不再引进,由于这个原因,BBDC迟迟拿不出完整的300C历史文化放手宣传。但BBDC却还希望用300C打入门级行政商务市场,导致这款文化底蕴非常丰厚的车变成了回头率至今100%,但购买者寥寥无几的小众车型。所以克莱斯勒品牌真应该好好普及普及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克莱斯勒品牌。
纵观克莱斯勒300C的这五十多年发展,有辉煌有黯淡,有领先有落后,崇尚个性独树一帜的造车思路,是克莱斯勒300C永远都引领着美系车的发展潮流,就目前国内市场来说,克莱斯勒300C应该是最便宜的纯进口V6车型之一,希望克莱斯勒300C能够在中国普及品牌文化,让更多人认识并了解到这个品牌,通过有格调的特性,在竞争激烈的中大型豪华车领域攻下属于自己的一片领地。
注:配图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谢!
仅国产半年 丨 北汽戴克出品的克莱斯勒铂锐/Chrysler Sebring JS
■记录身边有趣的车
2004年底,北汽控股与戴姆勒-克莱斯勒对北京吉普进行重组,在隔年的8月份诞生了“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简称BBDC,随后实现了当时戴姆勒-克莱斯勒集团下的奔驰、克莱斯勒、三菱等品牌的国产化。
在新公司诞生后的2006年11月,克莱斯勒引进了旗舰轿车300C进行国产,搭载有5.7升HEMI V8、3.5升V6、2.7升V6三款汽油引擎,售34-49万元,而在此之前的2004年,该款车型已经有进口版本进行销售,售价则是39-55万元。
↑ 配备了限量版网状中网的克莱斯勒Chrysler 300C。
2008年是北京奥运会之年,在同年的3月,克莱斯勒跟海外同步引进了一款B级车——铂锐,瞄准了国内的商务轿车市场。而铂锐,其实就是赛百灵Sebring的第三代车型,基于JS平台开发而来,它的外观设计,与同时期的跑车——交叉火力Cross Fire如出一辙,看上去带有贵气。
Sebring三代型在北美本土于2007年发布,除了国产的传统三厢造型之外,还有硬顶与软顶敞篷两个延伸型号,但与国内无缘,2010年该系列后被克莱斯勒200取代。
↑ 由@Doomer 拍摄的一台克莱斯勒铂锐/Chrysler Sebring JS,为高配V6版本,配备有18寸镀铬轮圈。
北京戴克国产的铂锐配备有三款汽油自吸引擎,分别是ECN型2.0升四缸、ED3型2.4升四缸、EER型2.7升V6,均匹配4速自排变速器,最大马力分别为156Ps、172Ps、193Ps,最大扭矩分别为190Nm、217Nm、258Nm,售价18-23万元之间,不算很贵。
↑ 这台克莱斯勒铂锐,看样子已经僵尸久矣,看轮圈为2.4排量的中配版。
然而,2008年的经济危机袭来,同时北汽戴克内部似乎更倾向于促成奔驰国产化道路,“忽视”了克莱斯勒品牌建设。在此背景下,即使铂锐的定价富有诚意,但整体销量表现并不漂亮。
2008年9月,上市仅半年出头的铂锐正式停产,与之一起停产的还有300C,根据某些渠道查询的信息,在这几个月时间里,铂锐只国产了约8000多台。
↑ 2.0升排量的铂锐斋版,配备的是16寸轮圈。
伴随着克莱斯勒国产化的败北,这两款车的生产线也进行了全面的转型,并实现了奔驰E级W212型长轴版国产化。随后在2010年,国产化的奔驰E级长轴距版本诞生,满足了不少国人的喜好。
↑ 虽说这台车处于僵尸状态,但车尾水牌还算是完整。
(完)
参考:
北京奔驰-戴克生产线停产改造候产新E级
回顾:
趴地大鲶鱼 丨 国内的克莱斯勒300M & 协和二代型
老派美式 丨 克莱斯勒帝国第七代/Chrysler Imperial
一汽解放CA6440轻型客车 丨 日产外壳克莱斯勒心
路边的赛百灵敞篷版 丨 并不常见的克莱斯勒/Chrysler Sebring
路边的赛百灵敞篷版 丨 并不常见的克莱斯勒/Chrysler Sebring
键盘侠最爱的11款车!把厂商裤衩都坑没了
在这个键盘车神盛行的年代,一辆车如果排量大、马力大、血统纯正、情怀满满,就一定会在网上被网友吹爆。可现实中,这些车国产后迎接他们的并不是热销,而是万年不变的“下次一定”!以至于厂家被坑的再也不敢有下一次了!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过去各大品牌曾经国产过的“键盘神车”!
自从10代思域在国内掀起一轮“超跑”热潮后,本田也收获了更多的年轻新粉丝。思域在国内的声量越来越大,于是便出现了一些“希望本田引入思域Si和思域Type-R”的网友呼声。殊不知,当年本田正是听信了网友的“鬼话”,才国产了9代思域Si,结局自然是将裤衩都亏没了!
2014年6月,东风本田在推出9代思域中期改款车型时,新增了一款思域Si车型,售价19.98万元。这个定价以如今的眼光来看其实一点都不贵,毕竟同样定位的高尔夫GTI,价格都要卖到23万以上了!9代思域Si搭载了一台2.4L K24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功率207马力,最大扭矩235N·m,红线转速7000转,搭配6速手动变速箱。
这种动力规格,放到今天那绝对是要被吹爆的稀有宝贝。可正如其它曾经国产过的高性能车一样,思域Si上市后遭到了冷落,那些此前扬言要买思域Si的网友纷纷闭口不言,甚至连走进4S店看它一眼的勇气都没有!官方定价19.98万的新车,最终也被迫沦落到8折甩卖。经过这么一回,本田是彻底对国内的网友死了心,任你呼声再高,我绝对不会被坑第二次了!
在被键盘侠坑这件事上,马自达的发言权是相当高的!因为他们不只一次轻信了网友的谎言,把各种有意思的车型引入国内,最终换来的却是无人问津。这其中,第一代马自达6旅行版就是极具代表性的一款。
2006年,当时的马自达6在国内红极一时,无论是销量还是热度都居高不下。于是,一汽马自达决定为马6的产品线添砖加瓦,除了已有的三厢轿车以及五门掀背轿跑外,他们又国产了马自达6 Wagon旅行版,搭载2.3L发动机,售价24.68万元。只是很可惜,比同配置三厢轿车贵2.7万的售价,以及国人对于旅行车叶公好龙的态度,马自达6 Wagon国产上市后并没有获得太好的销量,一汽马自达只好在生产了1年之后匆匆停掉了马6 Wagon这个产品线。
因此,当后来车迷哭着喊着让马自达引入阿特兹旅行版的时候,我是非常理解为什么马自达根本不予理会的。毕竟早在15年前,马自达就被坑过一次了!
除此之外,在键盘侠的眼中,钢炮、尤其是两厢涡轮钢炮,那绝对是会被吹爆的!于是这几位选手便登场了......
说到GTI三个字,很多车迷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高尔夫GTI,但实际上,大众在国内不仅国产过高尔夫GTI,也国产过定位更低的Polo GTI。国产Polo GTI还要追溯到2012年,当时第5代Polo刚刚在国内上市1年,大众为了丰富自身的产品线,外加上推广TSI+DSG的动力组合,便推出了国产Polo GTI,售价15.89万元,比同时期1.6L普通版车型贵了整整3.5万元。
初代Polo GTI搭载了1.4T EA111发动机,最大功率131马力,最大扭矩220N·m,匹配7速DSG变速箱,0-100km/h加速9秒。在那个还没有GK5的年代,Polo GTI的性能对于一辆A0级小车还是很不错的,EA111发动机的改装潜力也十分出色。
只是这款车的定价确实有些太高了,要知道,当时搭载相同动力总成的高尔夫6,售价也不过14.48万,Polo在尺寸更小的情况下,价格反而贵了1万多,下场自然可想而知。后来随着本田飞度GK5的诞生,其搭载的1.5L自然吸气发动机同样可以输出131马力,0-100km/h加速甚至能跑到8.5秒左右的水平,比Polo GTI还快!
这样一来,就逼得大众不得不降价增配,给Polo GTI换上了150马力的EA211 1.4T发动机,价格也从15.89万降到了14.69万。尽管如此,GK5依然要比Polo GTI便宜6万元左右,这对于A0级的用户来说绝对是无法忽视的差价了。而且对于玩车的人群来说,买一辆指导价7.38万的手动挡GK5,剩下的7万块拿来改装,怎么都比原厂的Polo GTI好玩太多了!因此,在2018年大众推出换代Polo的时候,果断在国内放弃了GTI这个产品线,只保留了买菜的1.5L普通版车型......
如果说Polo GTI是因为自身定价过高导致在中国市场备受冷落,那么速腾GLI就绝对称得上可惜了。2013年,大众基于当时最新一代的速腾推出了一款定位高性能的GLI车型,搭载与同时期6代高尔夫GTI相同的第二代EA888 2.0T发动机,最大功率200马力,最大扭矩280N·m,匹配6速DSG变速箱。除了动力比普通的1.4T、1.8T更强外,速腾GLI在外形内饰上也加入了更多的运动化设计。更重要的是,速腾GLI作为一辆新换代的车型,它的定价只有22.58万元,甚至比更早发布的6代GTI还便宜了1万块!以理想的角度来看,有了大众高性能车的加持,再加上国人对三厢轿车的喜爱,速腾GLI理应卖的很好才对。
可事实狠狠地打了所有人的脸,尽管空间更大价格更低,但是速腾GLI上市后并没有获得太大的反响,大众也没有什么动力在2016年推出的中期改款车型上做大幅升级,只是针对设计做了一些小改动。
也许有人会说,当年速腾GLI使用的PQ35平台和2代EA888发动机实在是太老了。那么采用MQB平台和3代EA888发动机的上汽大众凌渡GTS的悲剧又如何解释呢?要知道,凌渡GTS无论是技术先进程度,还是外形运动化风格,都是要比速腾GLI更强的,而且22.89万的售价同样比同时期的高尔夫GTI便宜,却依然无人问津。
全新速腾R-Line
在经过了这两款车的失败后,大众终于认清了现实,在中国市场做高性能轿车没有任何意义,即使是高尔夫GTI这种车,也只是靠情怀在收割细分市场,速腾GLI、凌渡GTS这种没什么情怀的三厢轿车就更加难卖了。甚至可以说,中国消费者需要的不是运动型轿车,而是看起来运动、但售价更便宜的买菜车。因此,在推出现款速腾时,大众直接取消了GLI车系;而即将在未来上市的全新一代凌渡,也不会再提供GTS车型。取而代之的,则是外形看起来很运动,实际动力跟普通版没有任何区别的R-Line车型......
2011年日产在国内推出换代骐达的时候,为了应对当时欧美系竞争对手的涡轮增压攻势,日产除了常规的1.6L自然吸气发动机外,还给骐达加入了搭载1.6T发动机的GTS版本。这台1.6T四缸发动机可以输出190马力、240N·m,在当年绝对是吊打大众1.4T(131马力、220N·m)以及通用1.6T(184马力、235N·m)的存在!
更重要的是,骐达GTS的变速箱并不只有买菜的CVT可选,它还为喜欢驾驶的人提供了一台6速手动挡,实测可以跑出7.9秒的破百成绩,比同时期的高尔夫6和英朗XT快了1秒左右。这样的动力组合放到今天,那绝对是要被吹爆的!只可惜,骐达此前给人留下的印象一直都是居家大空间的定位,突然出了个大马力GTS版,消费者一时半会还很难认可。
更重要的是,骐达GTS除了动力总成十分暴躁外,在底盘悬架、轮胎、转向、刹车系统都基本保持了普通版骐达的设定,没有任何偏向运动化的调校,这就让它成为了一辆名副其实的“直线王、弯道亡”的车型。不被人接受的定位,以及自身产品力方面的缺憾,导致骐达GTS上市后销量平平,日产也从2016年大改款后就取消了骐达GTS车型,老老实实回归了骐达家用两厢车的风格。
如果说当年马自达6 Wagon的国产是被车迷坑了,那么压燃马自达3昂克赛拉的国产,可以说是“一半一半”。这其中不乏很多键盘车神天天在网上“催更”,但压燃马自达3在国内的失败,其实也跟自身的产品力有一定关系。
严格意义来说,压燃技术算是马自达的一项实验性技术,毕竟给汽油做压燃,难度远比做一台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要高,成本也更加不可控。同时,这种极为新潮的技术还要考虑可靠性、环境适应能力等等因素,最终就导致国产版的压燃版昂克赛拉,相比普通的非压燃2.0L版本在0-100km/h加速上只快了0.3秒左右,勉强跑进9.5秒;而6L/100km的油耗水平也就比普通版低了1L,优势实在不够明显。相反,国产压燃昂克赛拉的售价反倒是贵了2万块,想要卖得好也的确比较困难。
不过从宣传的角度来说,马自达国产压燃发动机的确吸引了大量的关注,只是这热度消退的有些太快了。而且对于真正持币待购的潜在车主来说,国产压燃的吸引力,可能远不如国产两厢版昂克赛拉来的诱人吧......只是考虑到上代昂克赛拉两厢版仅10%左右的销量占比,长安马自达忽略掉“请继续国产两厢版!”的键盘声音,似乎也是合情合理......
如果你跟一个资深车迷讨论MPV,为了彰显自己懂车,他大概率会跟你吹嘘一番大众开迪。这款车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非常陌生,因为它是2005年一汽-大众国产的MPV,搭载了1.6L汽油,以及2.0T柴油发动机,当年售价14.99-16.77万元。
当年的开迪尺寸并不大,车长只有4405mm,但是车宽有1802mm,高度更是达到了1833mm!正因如此,开迪使用了当时很流行的高顶设计,这样能够为车内提供尽可能宽敞的空间,所以才能在4.4米的车长内,放下7个座椅,并且乘坐空间还非常不错!
当然,开迪之所以被很多老车迷吹捧,除了优秀的空间利用率外,它还是大众在中国国产的第一台使用PQ35平台的车。要知道,同时期的高尔夫4使用的可还是老旧的PQ34平台,而海外版高尔夫5由于没有引入国内,所以当时中国第一台PQ35平台的车就是大众开迪。
由于使用了新平台,开迪在很多体验上也有着远超老平台车型的优势。比如在车身制造上,开迪就使用了PQ35平台主打的激光焊接等技术,这在当年可是非常先进的!而且在内饰风格上,开迪也明显比高尔夫4更加现代化。而在先进配置上,4气囊、ESP、四轮碟刹、定速巡航、方向盘四向调节、防夹手电动车窗等功能也都悉数出现在了开迪身上。而这些配置和技术,都是日后速腾、高6时代大众大力宣传的卖点,开迪甚至可以说是新世纪大众在中国的开疆之作。
只可惜,当时国人对于MPV的概念非常模糊,认为这种车与松花江这类面包车没有什么区别,高达15万的售价也让开迪与亲民二字没有什么关联,更无法分走当时属于微面、金杯的工具车市场。所以开迪在短暂生产了2年之后就停产退出了中国市场,后来随着五菱宏光的崛起,国内低端面包车被五菱垄断,开迪这类主打高品质、拉人拉货兼顾的MPV自然就没有什么市场了。
除了性能车、旅行车外,还有什么车是最容易受到吹捧的呢?那自然就是大排量车了!比起如今遍地的1.4T、1.5T发动机,十几年前的中国车市还没有令人讨厌的“咖啡法规”,更不会有为了推广新能源汽车而推出的各种打压燃油车的政策。所以在那个年代,是有很多车企都愿意把自家的大排量车型引入国内,甚至是国产的。
这其中,2005年国产的W211 E级就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一个。W211属于奔驰E级的第4代车型,凭借着其优雅的外形设计,以及在当年豪华感十足的内饰,W211至今仍被很多人奉为历史上最棒的一代E级。甚至其当年环抱式的座舱设计,直到今天的最新款E级都还在使用。
当时北京奔驰-戴克国产的W211拥有极为丰富的动力规格可选,入门版为搭载1.8L机械增压发动机的E 200 K,同时还有2.5L V6发动机的E 230、搭载3.0L V6发动机的E 280、搭载3.5L V6发动机的E 350,以及搭载5.0L V8发动机的E 500。尤其是V8的E 500,可以输出306马力、460N·m的动力,搭配当时奔驰最新的7AT变速箱,可以做到6秒破百的加速能力,最高时速更是可以轻松跑到250km/h的电子限速。
很可惜,当年中国市场豪车的价格要比现在贵得多,即使是最低配的E 200 K,售价都要52.5万元,而搭载V8发动机的E 500,售价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09.8万元!这个价格甚至比同时期的奔驰S300还贵了10万块!就像所有大排量、大马力轿车那样,E 500上市后由于定价过高,并没有什么人买,所以在生产了1年后就停产了。而此后,国产奔驰车的气缸数,就再也没有超过6个了......
与E 500命运相同的还有奥迪A6L,2005年一汽-大众投产全新一代A6(C6)的时候,做了一个改变中国车市的决定,那就是加长。A6L在轴距上相比海外车型加长了100mm,让车辆的后排空间变得更加宽敞,也成为了BBA三大品牌里第一个加长的车型。之后十几年发生的事大家也都知道了,上到S级、迈巴赫,下到宝马X1、奥迪A3,豪华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加长战打得不可开交,甚至连卡罗拉、速腾这类车都推出了加长版本。
除了改变中国车市的加长版外,奥迪A6L还在2005年极为大胆地国产了搭载4.2L V8发动机的版本,这台发动机在当时是奥迪最新的机器,可以输出335马力、420N·m的动力,甚至比奔驰E 500的5.0L V8发动机马力更大。不过随着马力和排量的提升,价格自然也水涨船高。
同时期搭载2.0T发动机的A6L售价只要34.98万起,可搭载4.2L V8发动机的版本,售价达到了85.59万元。虽然比起E 500超过100万的售价还是便宜了20多万,但对于当时的中国消费者来说,30多万的A6L和80多万的A6L,其实并没有什么差别,所带来的面子感都是一样的。因此,A6L 4.2车型上市后同样没有收获太好的销量,不过奥迪依然坚持将这台车生产了3年左右,直到2008年推出中期改款车型后,才停掉了V8版本。如今到了新能源时代,国产大排量V8发动机这种事,几乎是有生之年都不可能再看到的新闻了......
既然说到豪华轿车,又怎么能少了皇冠呢?只是这里我们要说的并不是经典的12代皇冠,而是被很多车迷“嗤之以鼻”的13代。2009年12月,一汽丰田国产第13代皇冠正式上市,虽然很多车迷表示13代皇冠在外形设计上少了12代的优雅,并且由于同级别BBA竞品相继国产加长,13代在竞争力上的确也没有了太多优势。
但在动力规格上,13代却也不乏亮点。除了常规的2.5L V6以及3.0L V6发动机外,13代皇冠还提供搭载3UZ-FE系列4.3L V8发动机,可以输出283马力、420N·m的动力,虽然参数并不夸张,但大排量V8的底气还是让皇冠拥有了极为从容的驾驶感受。此外,13代皇冠也是当时国产日系轿车中,唯一一辆搭载V8发动机的车型,是当之无愧的日系轿车之王。
只是就像前面提到的E级和A6L一样,搭载4.3L V8发动机的皇冠,起售价就达到了80.04万元。再加上同时期E级、A6L、5系等竞争对手纷纷加长国产,中国消费者对于BBA的品牌追捧显然要高于皇冠,因此V8皇冠在国内只生产了1年就被一汽丰田取消了。
这里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由于当年皇冠是由一汽丰田生产的,所以一汽红旗甚至还推出过一款叫做红旗盛世的车型。而且这款车并不是国产红旗,而是原汁原味的12代皇冠Majesta,从日本进口零件,在国内组装,然后贴上红旗的车标。由于Majesta是皇冠车系的高端型号,所以红旗盛世还搭载了4.3L V8发动机,与当时雷克萨斯GS430同款。要知道,同时期的12代皇冠自己都是没有V8发动机的,丰田居然把这台发动机给了一汽用,可见当年的丰田对于中国汽车工业的贡献有多大!
自从10代雅阁在国内上市后,很多车迷都喊着想要海外的2.0T发动机版本,但本田却依然坚持只在国内提供1.5T以及2.0L混动,这也引起了很多网友的不满。但是只要经历过前几代雅阁的车迷应该都知道,当年本田可是把大排量、大马力的雅阁引入国产过的,并且有超过10年之久。
9代雅阁
早在2004年的国产第7代雅阁上,本田就曾提供3.0L V6发动机可选,2008年推出的第8代雅阁,更是提供了3.5L V6发动机的选项,而且当年33.98万的售价并不算贵得离谱。后来在2013年推出的第9代雅阁,依然保留了3.0L V6发动机的选项,并且售价只有27.28万起,这个价格放到今天来看也是很划算的。
不过,无论是7、8还是9代,雅阁V6版本的销量都非常惨淡,整个车系里卖得最好的,永远是最入门的2.0L车型。因为对于大部分中国消费者来说,买车时更在意的是尺寸和级别。何况中国司机的驾驶方式,本来对于车辆的动力需求就非常低,红绿灯起步慢如蜗牛,150马力和250马力并没有什么区别,更不要说有无数老司机开车几十年,都没有踩过一次地板油了!如此一来,既然花20万就能买到一辆空间又大、动力够用的雅阁,那又何必再多加10万买V6呢?
正因如此,本田在国产第10代雅阁的时候,才直接放弃了2.0T发动机的选项,用一台194马力的1.5T发动机作为燃油动力的主力,而对于追求油耗和平顺性的用户,则提供2.0L混动系统。更重要的是,无论是1.5T还是2.0L混动,10代雅阁都能做到8秒多的0-100km/h加速成绩,对于绝大多数用户来说都已经足够。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对于很多所谓的“车迷”的喜好也有一个了解了,他们喜欢小众、性能、纯正的车,但每次厂家听信这些言论将车辆引入之后,最后换来的大多是惨淡收场。也不知道有多少人看到自己的Dreamcar引入国内的时候,说了一句“下次一定”。
虽然我也希望厂家能够将尽可能丰富的车型投放到国内市场,可是受限于油耗、排放的法规,注定有些车型不会再与我们见面了。更重要的是,这些车就算真来了也根本卖不动,不能实实在在转化成销量和利润,傻子才做赔本赚吆喝的买卖呢!
克莱斯勒300C,北京奔驰生产的美国硬汉,肌肉车粉丝的最爱!
说起美国肌肉车,很多人联想到的是Mustang、Camaro以及Challenger等美式肌肉跑车。大多数人认为,只有活跃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搭载大排量V8发动机、具有强劲马力以及动感外形的美式跑车,才能称得上是肌肉车。实则不然,还有一类拥有着超强大力的大排量四门房车,也被成为肌肉车,克莱斯勒300C以及道奇Charger就是其中的经典。
克莱斯勒300C虽然是一台美国肌肉车,但在车尾写着北京奔驰-戴克。是的,它与奔驰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它却也实实在在是一台公认的美式肌肉车。
在克莱斯勒300C问世时,品牌力如日中天,彼时的克莱斯勒还不属于FCA集团。戴姆勒-克莱斯勒集团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由原德国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与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合并而成,它们两者合作可谓是强强联手,使戴姆勒-克莱斯勒集团公司一跃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二大汽车生产商。
克莱斯勒300C正是出产于那个时代,并且与经典的四眼奔驰E级(W211)采用了相同的底盘。之所以在北京奔驰工厂生产克莱斯勒300C,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克莱斯勒300C与奔驰E级共线生产,由此可见二者关系的深厚。
克莱斯勒300C不单单拥有者豪华、肌肉的外观,它还拥有着一颗狂暴的心脏,5.7L V8 Hemi发动机也让它充满魅力。而在玩车人的眼中,300C是一台改装潜力无限的车型,玩外观的群体认为它符合VIP风格、玩姿态的群体认为它符合Hella Flush风格、玩性能的群体认为SRT8版本的它是一台极其暴力的机器,甚至就连漂移党也死死盯住了它大马力后驱的特性。
在《防火墙》、《一级戒备》以及新版《24小时》等经典美剧中,细心的观众不难发现,无论何时,坚毅果敢的主人公身边都有一辆300C如影随形。是的,300C纵然有着千种万种的缺点以及问题,但是都难以阻挡爱家对它的痴迷,而它也将渐渐地消失在车林之中。
时过境迁,最经典的300C却停产了。有的人说它因为换代停产,也有的人说因为戴姆勒与克莱斯勒分家,但是当时的销售数据却狠狠得给它浇了一盆冷水。至于卖不动的原因,看到它的体型也就不必多说了,虽然低配版本价格不低,但配置相当将就,就更不用提那恐怖的油耗,甚至内饰做工也是十足的粗糙,但这不就代表着纯正美式车型的风格吗?
撰稿|李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