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车百丽汽车用品

全国招商热线:

184-7552-8724

东北2手车(非常稀有!服役于东北林场的日产柴尖头卡车你见过吗)

所属分类:汽车知识 发布日期:2023-11-18 12:24:05 浏览次数:

东北2手车(非常稀有!服役于东北林场的日产柴尖头卡车你见过吗)

消失的东北老物件:靰鞡鞋和满族悠车你见过吗?见过的都老了吧!

前言

最近在网上看到有网友介绍的八十年代的老物件,让我想起了东北的一些老物件,不少伙伴可能还不认识吧!

满族悠车

悠车又叫悠悠车、悠车子、摇车等

东北的“怪”之一,“养活的孩子吊起来”,就是指将小孩放入这种悠车中,慢慢悠起来,小孩就会慢慢睡着。

大人不累,小孩轻松,容易入睡,满族人的祖先真聪明。我小时候也是在悠车中长大的。你认识吗?

靰鞡(wùla)鞋

东北有三宝:人参 貂皮 鹿茸,可是还有一种说法是:人参 貂皮 靰鞡草(又称乌拉草),草怎么被称为三宝中一宝呢?

就是因为东北冬天很冷,能达到零下四十多度,人们在野外很难承受,脚是很怕冷的,容易冻伤。

在资源匮乏的年代,人们就利用自然的资源御寒,将动物的皮制成鞋,里面垫上干燥的靰鞡草,脚不被冻伤,人们将这种鞋就称为靰鞡鞋。

因为靰鞡草对人们的重要作用,也就被看成了宝贝,成为了东北三宝中的一宝。

皮袄 狗皮帽子 马灯

东北是很冷的,上面提到的靰鞡鞋是防止冻伤脚的,而狗皮帽子,皮袄差不多成了东北人的标配了。

帽子用狗皮制作,很保暖,但有一种腥味,时间长一些会减少腥味,东北的小孩还有带兔皮帽子的,也很暖和,但掉毛。我就戴过兔皮帽子,冬天没冻着。

马灯不是家家都有的,有马牛的人家一定会有,晚上到外面给牲口填料,没有马灯是不方便的,有的伙伴可能会说怎么不用电筒?在那个年代是很少的人家有电器的。

铡刀

这个都能认识,在小学课本中都读过刘胡兰被铡的课文,也在电视剧中看到过包公用的铡刀。

就是这样的,但这个比较小,是东北农村常用的一种小铡刀,家里有马牛羊的人家都有这种小铡刀,用来铡草,可以两个人合作,一人续草,一人铡,也可以一个人一只手续草,一只手铡,很方便。

棒槌

这个可能有一些人是没见过的,它叫棒槌。

一般还有一个砧板,是洗衣服用的,我小时候见过,在电视剧里也见过,在家里洗衣服时,用砧板,在河里洗就不用砧板了。

在河边的石头上就可以了,是农村人常用的一种工具,现在已经没人用了,因为现在有洗衣机了。

风箱

风箱是用来鼓风的,生火做饭用的,有手拉式,也有手摇式,都是木制的。

之前家里就有一个我叔叔做的手摇式风箱,我们又叫他风车。

做饭时手摇风车,灶膛里的火就呼呼的着了起来。现在已经没人用了,如果用鼓风机也是电的了。

鞋楦

这个现在也没有人用了,它叫鞋楦子,做鞋或补袜子用的。

以前都是自己做鞋的,妈妈给儿子做,妻子给丈夫做,妈妈做的千层底鞋穿着就是舒服。

袜子破了要补一补再穿,就用到了鞋楦子。我小时候奶奶时常给我补袜子。现在都用不到了。

推子

这是一套理发工具,都能认识,但不一定用过 ,手动推子现在都换成电动的了。

在八十年代,人们还都在用手动的推子,我在单位就有一套这样的理发工具,业余时间给同事理发,现在想想也挺有意思的,也是一种美好的回忆。

马鞍子

有的伙伴可能会说,我认识,这是马鞍子。没错,是马鞍子。

但这不是骑马用的马鞍子,而是马车上的马用的,有车的人家才能有。

马车上也不是所有的马都到马鞍,一个车如果有两个或三个或四个马,只有一个马用到马鞍子,就是中间的驾辕马。

其它的马只用拉套,驾辕的马要求有劲、听话、聪明灵巧,可以说是驾车人的好帮手。

东北的冬天在冰面上行使的马车,当时真替驾车人捏着一把汗,很危险!

但驾车人却令人刮目相看,俗称车老板的汉子坐在车上,挥动马鞭,驾轻就熟的赶着马车,一溜小跑就过去了。

对于他们来说,什么样路面都遇到过,没有过不去的路。也是当时的老司机了。

现在已经看不到这样的场景了,路面积雪有除雪车清扫,撒盐也不结冰了,马车也很少了,都是汽车了。

结语

还有很多老物件,有的我们已经不在使用了,有的已经再见不到了,但对老一辈人的生活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从这些老物件,了解了老一辈人的艰辛,也看到了老一辈人的聪明智慧。

他们用聪明的大脑,勤劳的双手辛勤劳作了一辈子,为我们下一代积累了财富。

我们要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做有担当的一代人!

非常稀有!服役于东北林场的日产柴尖头卡车你见过吗

前段时间和一位关系很好的老资历驾驶员聊天,他告诉我二十几年前在漳州看到过一些拉石头的卡车。这些卡车都是日本进口的日产柴,不知道是从什么渠道进入到闽南,以半挂车的形式在闽南拉石头。

经过寻找我发现我居然拍过这辆车,于是决定简单介绍一期该车。之前国内有车迷拍过这部车,而且网上也有不少的文章对其进行介绍。虽然这辆车车的知名度虽然不如什么五十铃,日野,但这辆车同样有它的故事,同样也有自己的特色。

先说历史。根据车门上可以看到,该车喷涂了塔河局筑路XX处(具体两个字实在是模糊到看不见了),应该和网络上说得差不多,是在黑龙江塔河县服役的一辆卡车。而下面还写着营运和车辆编号。另外通过车门上残缺不全的贴纸可以看到1988年的字样,估计也是那个时期进入国内的。

本文介绍的这辆日产柴TW系列全名TWB52,底盘的驱动形式为6X4。日产柴的TW系列从1950年开始发展,1984年结束,一共历经了三代,TW52是1979年推出的产品。

外观方面不算是很好,但也不至于特别残败。磕磕碰碰总是难免的。而且它喷涂着黄色的车漆,虽然说车漆外观已经被风吹成哑光,但整体漆面还算不错,在一堆报废车里还是格外显眼。

日产柴TWB的造型独特,左右两边的车灯采用了白色的装饰背板,一大两小的组合。保险杠全钢制结构,中间预留了三个矩形孔。引擎盖采用翼展式,也是当年多数箭头卡车的引擎盖开合方式。

左右两边的轮挡应该没啥好介绍的,进口卡车的标配,蘑菇式进气道位于右侧轮挡上面,全钢制结构,蘑菇造型也是起到防水的作用。而且TW系列和当年的主要销售的CW共用一套动力配置,均采用了日产柴的RD8发动机。该发动机采用V8结构,排量为14.3升,直接喷射设计,最大功率300马力。

驾驶室的造型没什么值得介绍的,支架式的门镜,分段式的车窗结构,前部通风窗后部升降窗。驾驶室侧面设置了扶手,方便驾驶员上下车,副驾下面是电瓶支架。和常见的尖头卡车驾驶室布局造型差不多,毕竟我们曾经就是学习日本卡车的驾驶室制造技术。

驾驶室内部虽然积灰略微严重,但整体保存的依旧完整。像驾驶室顶部的和后面的软布包覆依旧固定在上面,并未脱落。驾驶室内采用1+2的座椅布置形式,副驾为双人整体式座椅。

三幅式方向盘造型经典,后面仪表盘也是对称三表。该车操控明了,什么雨刷操控,差速锁,启动机构等按钮都位于仪表盘下面。方向盘右边的球形变速箱挡杆已经被打磨发光,变速箱采用9挡布局。中控台上居然带有卡带式收音机和暖风控面板。

中部下方的出风口为暖风机,连接发动机舱。暖风机的出风口下面还有日产柴NISSAN DIESEL的英文字样。

位于座椅左侧的手制动阀,三轮精机制造

日产柴TW52系列6x4驱动形式分为三种底盘,分别是长轴,中轴和短轴,本文介绍的这辆为中轴底盘。由于该车是重型底盘,所以采用了十孔制规格的重型车桥,搭配6孔钢圈,钢圈造型经典。

前桥采用了多片簧悬架, 并且增设了液压减震筒,底盘锈迹略微严重,但还好并没有锈烂的现象。

后双桥为驱动桥,车轮配置其实和前桥差不多,均采用了11.00-20的钢丝胎,轮胎品牌也是五花八门,前轮用的青岛青汽,后轮用的双星轮胎。后桥都是十孔螺栓规格的重型车桥,配合六孔的钢圈,后桥同样采用了抛物线钢板弹簧悬架。

关于日产柴TW52就说到这里了,相对于其他日产柴来说,这辆车并不是那么出名,在国内的保有率也是远不如姊妹车型CW系列。如今这辆车已经停放在废车场里面,不知道它将会何去何从,希望这些有故事的老车都能有一个好的归宿。

东北恋哥2:徐铁车内见义勇为,没想到竟对陈丽莎一见钟情

电影《东北恋哥2对你爱不完》是由秦小珍来执导,由包贝尔、赵夕汐和魏翔等人,联手演绎的一部热血动作喜剧。

而该剧一经播出,就以其精彩的剧情,精良的制作,精心的演绎,收获了观众的一致好评,是非常值得一看的好剧。

它主要讲述的是风趣幽默的徐铁,在一次机缘巧合下,对富家女陈丽莎一见钟情,从而走上了一条克服重重困难,去勇敢追求爱情的故事。

而该影视的故事,则是发生在1991年的一个早上,东北小青年徐铁此时正开着线车,享受着自己最爱的歌曲《对你爱不完》,一路狂奔在阳光明媚的大街上。

突然,从站台上来了一位叫陈丽莎的美女,瞬间把这位自称是道外小奎的目光给吸引住了,便起了色心,动起手去欺负别人。

可这样一来,开着车的徐铁实在是看不下去了,立马关掉音乐,来个紧急刹车,挂空挡,等拉完手刹和迅速解开安全带后,就起身走过去把陈丽莎拉回自己的身后,便干起了一件见义勇为的好事。

也就从这时候起,徐铁便在兄弟们的帮助下,勇敢地创造各种机会去追求自己的爱情,而陈丽莎也渐渐地对徐铁产生出了好感。

#头条创作挑战赛##东北恋哥2#​

奔驰在辽沈战场上的东北野战军汽车三团

引子

*本文原作者蒋泽民

蒋泽民(1913年12月-2012年6月),汉族,生于辽宁省黑山县马圈子村。1931年2月参加抗日义勇军。曾任毛泽东主席保卫参谋,重庆办事处周恩来副官,东北民主联军后勤部汽车三团团长,沈阳军区后勤部生产部长等职。

锦州战役

1948年10月9日,东北野战军攻锦部队在东西两翼阻援部队的保障下发起锦州之战,首先进行外围战斗,至13日,控制了锦州外围有利地形。14日10时,各突击集团向锦州城发起总攻,先以猛烈炮火集中摧毁城墙及附近的守军工事,打开了缺口。11时左右,南北两个突击集团在炮火的掩护和坦克的支援下,发起猛烈冲击,迅速突入城内,展开激烈的巷战,打退守军步兵、坦克的多次联合反扑。接着,后续部队源源跟进,向守军纵深发展进攻,随后,东突击集团也突破了城坦,各部队采取穿插分割、过回包围等战术手段,将守军插乱、割裂,然后在炮火、坦克的掩护下,以火力、爆破、突击相结合,对固守据点的守军实施攻击。15日拂晓前,各路攻城部队在锦州城内会师,歼灭了东北“剿总”锦州指挥所和第6兵团部,守军仅剩约1万人固守锦州老城。当日中午,第7纵队和第2纵队一部向老城攻击,至18时全歼守军。

锦州之战共歼灭守军10万余人,俘获范汉杰以下近9万人,完全封闭了东北国民党军以陆上撤向关内的道路。在锦州作战中,东北国民党军共出动飞机1069架次,担负空运和空中支援任务。攻锦部队击落飞机15架。19日,中央军委致电东北野战军领导人,指出:锦州之战“部队精神好,战术好,你们指挥得当,极为欣慰,望传令嘉奖”。

正文

紧急送弹

一九四八年十月六日,东北大地,秋高气爽,晴空万里。我东北野战军后勤部汽车三团二百多台车辆,在吉长公路上飞驰。

这时,具有伟大战略意义的辽沈战役已经拉开了帷幕。野战军后勤部命令我团由吉林赶到新立屯,执行战地运输任务。

五百五十多公里路途,我们昼夜兼程,一路急驶,七日拂晓便到达指定地点。

就在全团到达的当天下午,后勤部首长又命令我团与先我到来的汽车五团继续前进,行至阜新。

十一日上午十一点多钟,后勤部钟赤兵、周纯全、李聚奎三位首长,把五团团长胡飞、我和先期来到这里的汽车一团团长江平三人,召到阜新西南角的一个庙里。

我们刚一进屋,钟部长就迫不急待地说:“我军进攻锦州的战斗已经打响了。前面打来电报,急需一百五十车弹药,主要是炮弹。送上去了,锦州就可能打下来;如果送不上去,后果就不堪设想。你们哪个团能够上去?”

首长们知道,彰武南泡子大桥被敌机炸断后,从苏联开来的油槽车过不来,而我们三个团又在阜新周围执行着包围锦州的运输任务,估计车上可能没有油了,所以把我们三个团长找到一起,了解情况之后再布置任务。

当时,一团和五团确实基本没有油了,他们没有吱声。

我回答说:“我们团能够上去!”

“你哪来的油?”钟部长奇怪地问。

我说:“在吉林执行包围长春敌人的运输任务时,节约了一点,带来了。跑到锦州还够,可回不来了。”

首长们一听高兴极了,连声说:“好!好!马上装车。今天晚上出发,天亮前务必送到!”

下午,我从各连抽了一百五十五台驾驶员的驾驶技术和车况都较好的车辆,指定运输参谋高国元和阎霭两同志在前面带车和指挥,又向全体驾驶人员做了简短的动员,便命令把车开到一个大庙去装车。

就在我们装车的时候,钟赤兵部长又坐车赶来,再三嘱咐:“一定要千方百计地送上去,只要送到锦州就算完成任务。送上去后,车就不用返回,一旦锦州打下来,你们就马上进去,一抢运汽油,二抢运油桶,三抢运物资。见啥抢运啥,把国民党储存在锦州的东西全部抢运出来,防止敌人轰炸或重新占领。”

“是!保证完成任务!请首长放心!”

我向首长做了坚定的回答,暗暗地下定决心,就是豁出命来,也要把这一百五十三车(另有两台空车备用)弹药送上去。

车队出发了。一百五十五台车辆,一台紧跟一台,急速地向锦州方向进发。车轮卷起滚滚的尘烟,车灯照亮着在尘烟中时隐时现的车队,犹如一条飞跃在云雾间的长龙。

半夜,车队来到了义县附近的大凌河畔。前些天这里下过一场大雨,河水上涨,水深流急,我们驾驶的吉斯5、吉斯6和嘎斯51型汽车都没有前加力装置,有的车一开进河里就被嶙峋的乱石卡住了。

美国通用吉姆西CCKW353型长驱型

我们事前估计到了这种情况,首先把一台美国产的吉姆西车开了过去,并且准备了一条长长的钢丝绳。这是一台有十个大轮子的拖车,前后都有加力装置,车头还有一个绞盘,是我们在吉林国民党军逃跑扔下来的车堆里拣回修复的。只要弹药车一被卡住,驾驶员们就跳进刺骨的河水,把连接拖车的钢丝绳挂在自己的车上,让吉姆西把它拖出去。

这天晚上天黑路暗,被卡住的车辆很多,不一会儿,河里就停下黑压压一大片。我由队尾赶到这里,指挥驾驶员们一次挂上两三台车,采取“一列式拖带法”,很快地把卡住的车子全部拖过了河。

弹药车过了大凌河,为了争取时间,驾驶员们再也不成队行驶了,只要车子一上岸,便谁也不等谁,加足油门,向着锦州飞奔。

敌机不分昼夜地在天上转来转去,发现我们汽车的灯光就飞过来,“哐哐”地扔下炸弹。我们的驾驶员在敌机飞到头上时,把车灯关闭,将车停在一边,当敌机飞过去,又开亮大灯,加足油门,箭也似地向前冲去。

十二日天刚放亮,我们把一百五十三车弹药全部送到了锦州北边的一个小山沟里。很快,这些弹药就被早已候在这里的部队运上了阵地。

第二天,部队又向锦州外围敌人发起了攻击。当我们听到耳欲聋的炮声和清脆悦耳的枪声时,有说不出的高兴。大家自豪地说,在战斗的紧要时刻,我们把炮弹和子弹送了上去,我们没有辜负后勤首长和前线指战员的期望。

抢运物资

锦州,东北地区交通的咽喉要道,又是国民党东北战区的物资供应中转地。敌人从关内经陆上、海上运来的军用物资,都要在这里集中,尔后分发下去。我军切断北宁线后,大量物资积压在这里。

我们遵照首长的指示,卸完弹药后,把车开到离城十多里的北山沟,用秫秸隐蔽起来。尔后,各连便分头跟在攻城部队的后面,搜寻战利物资。部队攻到哪里,我们就跟到哪里,绝不放掉任何一个角落。

十月十四日,我军向锦州发起总攻。十一点多钟,部队突入城垣。我们在城垣西北角的空地上,发现有几片地方埋有东西,扒开一看,原来是一桶挨着一桶列得整整齐齐的汽油桶。我们真是如获至宝,喜出望外。

汽油——汽车的血液。这是我们最急需的。当时,我们团的车也基本没有油了。汽车没有汽油,就开不动。我们立即派出三十台车,抽出一百七十余人,拆命地往外抢运。

当时,攻打老城的战斗正激烈地进行着,子弹和炮弹不时地在我们头上“嗖嗖”飞过。敌人为了炸掉这些汽油,派出飞机在空中盘旋。附近,在我野战部队的阵地上,有两门用木架子支向天空的小炮,虽然好长时间才能拉响一炮,而且炮弹只能在半空爆炸,但这样,敌机便不敢低飞飞,所以,它们的炸弹总也投不准目标。我们利用这个机会,搭起跳板,把汽油一桶一桶地推上车去。

经过两天的战斗,一千来桶汽油全部被我们运到了阜新。

我们又在机场周围发现了堆积如山的崭新的汽油桶,这也是我们迫切需要的。彰武南泡子大桥被炸后,油槽车被截,就是因为没有油桶,不能把油及时倒运过来而影响了运输任务。于是,我通知教导队派出五十辆车(后来又加上一部分缴获来的车辆),出动了全教导队的人员,抢运这些油桶。驾驶员们把三面的车箱板都放下来,横着绑上几根长长的木杆,把油桶码了一层又一层,一车能装上一百多个。然后在油桶顶上盖上秫秸,当敌机飞来时,他们把车往道边地头一停,敌机以为是老百姓家的柴禾垛,便飞过去了。

教导队在机场奋战了五个昼夜,把五万多个油桶拉到十几里远的一个小火车站,晚上,再由民工装上火车,运出去。

一部分油桶运到了泡子车站,油槽车里的汽油,经过油桶分装倒运,源源不断地流进汽车的油箱。顿时,我军在辽西战场上缺油的汽车,全部活跃起来了。

在车站货物站台上的一个库房里,我们又发现了四十多万双胶鞋,当即报告给从阜新赶来的周纯全部长。他马上指示说:“好极了!四纵来了几次要鞋的电报,塔山的战士现在也还没有穿上鞋。赶快装车,给他们送去一部分!”

驾驶员们立即一包一包地把胶鞋扛到车上,当晚就送到了塔山。当我们把鞋送到阵地时,四纵司令员吴克华和政委莫文骅接见了我们。他们紧紧握住我们的手,感激地说:“你们可救了我们了。这真是雪中送炭啊!”接着,他们指示身边的同志,连夜把鞋发到战士的手里。

出发前我们就听说,塔山的战斗打得非常激烈,非常艰苦。蒋介石下了死命令,要攻占塔山,而且还坐着军舰到葫芦岛亲自督战。可是,我们的战士顽强抵抗,誓死不放弃一寸土地,已经坚守几个昼夜了。对于坚守塔山的战士们,我们的心目中早有一种敬仰之情。第二天清晨起来,我们看到,阵地附近的山上山下,尸横遍野,地面上铺满了白霜,联想在这深秋季节,我们的战士光着脚坚持战斗时,心里不由自主地高喊:“伟大啊!坚守塔山的英雄!”

我是汽车团长,对搞车子自然很感兴趣。我除了安排大部分人员抢运战利物资外,还抽出部分人员收拾敌人逃跑时扔下的车辆。这时,一些没有上来的连队的连长也带着人来了。大家都想搞点车,情绪可高了。

那时,锦州城里到处都扔有汽车,有的是好的,有的是没有油的,有的只有点小毛病,有的是被打坏的。凡是好的,我们就开走了,立即加入到抢运战利物资的行列,凡是开不走的,就先拖到锦州车站东边的桥洞里,一排一排地隐蔽起来,等到晚上拖走或修理好,加上油后再开走。

这天下午,我坐着小吉普经过一个院子,门口有几个野战部队的哨兵在那儿站岗。我发现,院外空场上整整齐齐地摆着一片汽车,数了一下,共有十七台,都用苫布苫着。从外形看,有道吉、中卡,还有小吉普,我高兴坏了,上前对哨兵说:“这些车我们开走吧!”。

“我们不管这个事,我们是警卫首长的。”

听到哨兵这一回答,我才恍然大悟:部队打仗要枪要炮,一般不要这个玩艺儿,刚才问他们完全是多余的。于是,我叫来一些驾驶人员,上去捅鼓捅鼓,把这些车全都开走了。

就这样,我们团在锦州一共收拾了一百多台汽车,差不多大部分车辆都被我们团收拾来了,使我们每个连都装备上了一台小吉普和一台中卡。

我们在锦州奋战了五天,把几乎所有的战利物资都抢运了出去。这些物品中还有十余万套棉衣、十几车白色炸药和大量的军装。这些都由野战军后勤部接收并分给各部队了。

进入沈阳

在锦州抢运完战利物资后,我们团转至台安、房山镇、新立屯、八大壕一带执行运输任务。

十一月二日,我坐着吉普车去胡家窝棚河西收拢车辆,正好,刘亚楼参谋长乘坐吉普车从锦州方向开来。两车相遇,“嘎”地一声停住了。刘参谋长从车上跳下来,急匆匆地走到我跟前说:“老蒋,正要找你。沈阳拿下来了,我要去沈阳,赶快给我找车拉机关人员,再有一个连就行了。”(已有一个连配属司令部执行任务)。

我当即截了三十多台回空车辆,交刘参谋长的随行参谋带去。我正要与他告别时,刘参谋长一把拉住我,说:“跟我一起走,到沈阳收拾车去。”

我向部队作了安排,令在附近执行任务回来的二连随后赶到沈阳。交待完,便调转车头,跟着刘参谋长的车开向沈阳。

当晚,我们在新民住了一宿。次日,吃过早饭,又继续行进。下午一点多钟由铁西进入沈阳市内。

我们径直行至中山广场,住进大和宾馆。

大和宾馆(今辽宁宾馆)

刚住下,我就坐吉普车到街上逛了一圈,看看哪里有车子,好让随后跟上来的连队收拾。我来到铁西广场附近时,发现那里有一个国民党的汽车修配厂,院里摆满了破车,吉姆西、道奇、斯蒂别克、中卡、小吉普、工程车,等等,全是美国汽车,但缺东少西,零件大都被卸走了。

回到宾馆,我向刘参谋长汇报:“铁西有敌人一个汽车修配厂,有二百来台车,我们把它接过来吧!”

“好!干脆你就兼厂长去吧!”刘参谋长高兴地说。

第二天一早,我和警卫员关云之一起来到了修配厂,先了解了一些情况,然后走到厂长办公室。

屋里坐着厂长,他是国民党军的上校军官。我推门进去,毫不客气地明知故问:“你是厂长吗?”

“是……”对方惊奇地望着我。

我向他宣布:“这个厂我们接管了。从现在起,我就是这个厂的厂长!”

这时,对方才醒悟过来。我转念一想,他对这个厂熟悉,暂时还离不开他,特别是账目、物品还需由他移交,便说:“你就是我的‘秘书’,希望我们能够很好地‘合作’”。

对方听了,连声回答:“是!是!

我怕他跑了,便叫警卫员送他回家休息,掌握了他的住址。第二天,我们召开了全厂大会,发动工人恢复生产,尽快把车修复起来。可是,当时工人们主要是没有饭吃,哪里顾得上修车啊。有的工人说:“我们都揭不开锅了,给我们对付点粮食,先让我们活命吧。”·

正好,那时从北边整列车整列车地往沈阳拉粮食,我立即请示周纯全部长拨来了一车皮高粱米。

工人们每人分得了一百多斤粮食,劲头马上来了。他们把卸掉拿回家的零件纷纷拿了回来,一天就修出二十左右台车子。

随后跟来的二连在沈阳收拾了五十余台车子后,也来到工厂,投入到修复车辆的工作中。仅十来天的功夫,就把这里的绝大部分车子都修复了。

那天,在我向周纯全部长汇报工作,请求调拨粮食的时候,他对我说:“城外浑河边上还有敌人的一个汽车团要求投降,你把它接收了吧!”说完,就通知秘书派人去这个团的驻地,把他们的团长领来。

我们刚把宾馆二楼的一个大房间收拾出来,秘书就来报告,这个团的两个团长到了。

我随周纯全部长进入室内,让秘书把来的两位团长领了进来。

他们一进门便给我俩行了一个军礼,前面的人说:“我是国民党东北联勤总部辎汽十七团团长。”他把头一转,“他是团副。我们是来向贵军投降的。”

周部长和我迎了上去,一面与他们握手,一面表示欢迎。

在请他们坐下后,我们首先询问了他们团的情况,接着明确了受降的具体事宜,最后,满足了他们提出的回原籍的要求。

道奇T-234型6轮卡车是美国专为滇缅公路运输而设计的越野军车

这个团是从云南开来的,共有三百余台美国产道奇汽车,七百多名官兵,在锦州留下了大部分人员和车,来沈阳的这一部分,现在只剩下四十来人和十七台车辆。

接见以后,我带着二连连长何生玉和几名驾驶人员,与这两个团长一起到了他们的驻地,召集全体官兵宣布接受投降,接收了早已准备好的全部车辆和装备,最后把人拉到了市内新华街的一处住地。以后,我们把车辆分给了各个连队,对于绝大部分要求回原籍的人,都转交给军管会,给他们发放了路费和签发了通行证明。

大约是十一月二十日左右,野战军后勤部命令我们团入关执行任务,为平津战役做准备。

我把工厂交给了军管会,带走了全部修复的车辆和修车的零件。这时,我们团已经由战役开始时的七个连队增加到十一个连队,共一千二百来人,车辆也由二百多台增加到六百多台。

十一月下旬,我们团先后从黑山出发,向山海关开进。

资料来源:

《星火燎原丛书之九:辽沈战役专辑》

95后撸口子挑战2手车 8月最后一天了

95后小伙挑战通过撸口子购买100辆车,看看能赚多少钱?好久没有更新了,因为月底的冲刺被耽搁了。月底的最后一天,让我们看看这个月的收获吧。

卖出了13年的极品525,售价11万多,小涛赚了9000元。

17年的凯迪拉克ATSL,里程4万公里,车况极佳,售价27.98万,而一手车的里程为6万公里,车况极佳,售价为58万。

17年的凯迪拉克ATS-L已经卖出,我以40万的价格购入,但只赚了8000多块钱,所以我决定以后不再放太久。还有之前的奔驰E300L,虽然已经回来了,但我还没有拍照,我花了26万多买的,只放了两天就赚了2万。

我以4万的价格买入了一辆雷凌,并以2000元的价格卖出。

前几天收到了一辆17年的2系敞篷,我以7-8千元的价格卖掉了。

我在夜里收到了一辆小A3,但还没有卖掉,我赚了3-4千元。

我到店后发现了一辆18年的凯迪拉克ATSL,里程为6万公里,原版售价为11.X万,而我之前以10万的价格购入了一辆09年的奥迪TT,里程为2.0T,车况较好,售价为7.X万,此外我还有一辆16年的奥迪A3全款到店。我已经把它们全部卖掉了,并赚了大约10万。我还收到了一辆到东北的18年大众途观L,我只掏了大约1万元,但我的同行却因此赚了很多钱。

我卖掉了一辆18年的现代X3给我的亲戚,但没有赚到什么钱。我之前卖掉了很多车,但我觉得我可以通过这个行业获得更多的收益。这个行业是低风险、高回报的,所以我鼓励大家都来尝试做二手车买卖。

这个月的成果有些长,但我会在下个月开始更新。希望我能继续通过这个行业获得更多的收益。

单车双人,自驾哈弗H6东北跨年,看查干湖冬捕和东北小巴黎

其实作为一个地道的东北人近几年已经很少在冬天回家感受那教你做人的寒冷了,不过对于一年一度的传统渔猎活动——冬捕,我还是有着浓烈兴趣的。所以刚好赶着有点闲余时间,准备自驾去参加这次查干湖冬捕盛会,顺便溜达一趟最不像东北城市的哈尔滨。

这次我一路开着自己的B家小车在东北的高速上打着“出溜滑”先落脚在了松原见个朋友,喝着酒的时候跟朋友说了自己的自驾计划被人一顿嘲讽,说我的后驱车进雪地和冰面基本就废了,想着也着实头疼,最后人家慷慨解囊把自己新买的高配哈弗H6借我开走了,洋洋得意的告诉了我前驱车在东北还是相对安全的多。就这样我开着别人的新车,拉着自己的媳妇开始了这次黑吉“文化交流”自驾之旅。

东北的冬天太阳升起的时间太晚,一般要八点左右才亮天,想着出去太早天黑着也啥事儿没有,索性一觉睡到天亮才出发,按着亲戚帮指的小路直奔查干湖冰面,满心欢喜的期待着参加一场预想着没啥人的盛会。

差不多十点左右到了查干湖冬捕开幕式主会场,会场外还有一个mini版的冰雪大世界,已经有不少游人在里玩了。等无人机再升高点的时候,整个人都懵了,外侧停车场最少停了几万台车,可想而知这次不能自封料事如神了,主会场肯定更是人山人海,哪的车牌都有,近的黑吉辽,远的京津冀,这个“盛会”可算是名副其实了。

本来原计划是在开幕式现场用相机拍点“祭湖醒网”现场画面,只不过越往里走就越绝望,本来个头就不高被这几万东北大哥大姐的身高瞬间淹没在人群里了,拍了个标语和烟火马上出来换无人机了,要不在这人墙里估计没一会儿就得窒息,强烈要求明年冬捕开幕式的舞台能抬高点,不然站后面的人真是啥也看不见。

传统的“祭湖醒网”仪式是必不可少的,“祭湖醒网”有两个含义:一是通过祭祀天父、地母、湖神,保佑万物生灵永续繁衍、百姓生活吉祥安康;二是通过祭网,唤醒已经沉睡的渔网,张网下湖,顺畅平安。“祭湖醒网”的场面带有几分神秘与神奇。渔把头先宣布仪式开始,既而锣鼓,法号响起,手持法铃、奔巴(圣水瓶)的喇嘛吹奏海螺、牛角号围绕供桌、挂满哈达插满松柏枝的敖包和碳火转三圈后合掌站立在供桌前诵经;这时身着传统查玛服、头戴各种面具,手舞刀、叉、剑等道具舞者跳着传统的查玛舞;随即渔工和马拉着装满冬捕鱼具的爬犁进入祭湖醒网场地。渔把头请喇嘛诵祭祀经文,喇嘛手摇法铃,将“奔巴”中的圣水向空中弹洒并齐声诵念祭祀经文。

开幕式现场已经准备好了提前打捞上来的大鱼做展示了,有人能认全这些鱼的种类么,虽然常年生活在这附近但也没法认全所有的鱼,就知道那大花鲢和白鲢有半人多长,查干湖冬捕从2008年开始拍卖头鱼,第一年价格1.1W左右拍出,时隔十一年,头鱼已经拍出了296万6666的价格,这价格也是挺6啊。

开幕式大概一个小时左右就结束了,在火炉边烤烤火准备去捕鱼口看捕鱼的时候,因为路滑车多出了各种交通事故导致严重拥堵,两个多小时都没出去活动现场,还没等朝着出鱼口开人家渔网已经全拉上来了,所以直接改道回家准备明天再战捕鱼现场。

有了第一天的经验本来想着第二天一定得早点从高速开过去提前抢占好的观赏位置,结果早上起来发现前一晚下了一夜的暴雪,高速封闭了,人算不如天算两天都没有好天气,不过为了看到冬捕咬牙也得坚持着走辅路过去,就这样早上八点,我顶着风雪出发了。

暴雪天也有一个好处,来看冬捕的人直接少了一大半,虽然路途艰辛但也基本不用抢什么位置。还没走近跟前远远的就看见八匹健硕的马在雪地里奔驰着转动牵引鱼线的绞盘。

查干湖的传统渔猎魅力就在于很少使用机械化器械辅助捕鱼。前期鱼把头到达网场后确定位置,俗称“画窝子”。鱼把头根据湖的底貌及水深,确定位置后,开凿第一个冰眼为下网眼,再由下网眼向两边各数百步确定翅旗位置,插上大旗或灯,鱼把头再由翅旗位置向正前方走数百步,确定为圆滩旗,再由两个圆滩旗位置去前方数百步处汇合,确定出网眼,插上出网旗,这几杆大旗所规划的冰面,就是网窝。网窝的大小方向形状、鱼把头送旗的角度、准备等,都是鱼把头师承下来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的,里面有很大的学问。

拉网上鱼的最大动力就是马群拉动的绞盘,每个网眼都配备一个绞盘根据下网大小分配四匹或八匹马去拉动,在大网出鱼的前几个小时,马群就已经开始转动绞盘热身了。

整个出网的通道差不多有一百多米长,已经有不少人围在网眼等待出鱼了,虽然风雪天气来的人不多,但现场也是非常壮观了。

其实拉绞盘的马群也是很“系统化”的在管理,实施分时段轮班制,一波次马累的差不多了就直接在绞盘上“松绑”,这群马也是通灵,也不用人管,自己就跑回营地开始吃饭补充体力等待下次的工作召唤,还真是任劳任怨的人类好伙伴。

中午十二点多,陆续开始出鱼了,这时候在外面站了一个多小时的我基本上已经冻的没啥知觉。当地人说今年冬捕出了很多不同品种的鱼,只少上图这种我就不认识,不过问了下价格我也就不想认识了,大概一百左右一斤的天价湖鱼,小一点的也得要四五百一条,绝对是串门儿年货佳选。

一点左右所有的渔民都开始行动起来,这时候我就知道,鱼够了,开始收网。

虽然知道每年冬捕上鱼一网都要几万甚至十几万公斤,但真正亲眼见到遍地是鱼的时候还是被震撼到了,不枉费这零下三十几度的冰面上等待的俩小时。原本空旷的冰面瞬间被无数鲜鱼盖满,变成一片鱼海,极寒温度下出水的鲜鱼瞬间被冻住,已经有人迫不及待的挑起大鱼选购了,虽然价格高昂但也抵挡不住大伙儿的热情。

查干湖的鱼最有名的特点应该就是大了,动辄几十斤半人多长的“大胖头鱼”比比皆是,激动的游客已经开始拎起大鱼合影了。收网渐入尾声的时候,渔民就开始整理一天的收获了,冬捕队也开始寻找第二天的下网点,当地的渔民很注重湖内的生态保护,休养生息是他们最注重的事,所以除了每年增加鱼苗的投放量,捕捞的时候也会选择网眼大的渔网,这样就能保证小鱼可以从网眼逃脱。所以这个从辽金开始的古老仪式才能延续至今。

挨了两天冻以后终于好好休息了一天,上午十一点左右才从家出发开车前往哈尔滨,看着导航上的四个小时满心想着舒舒服服开去休息下拍点夜景,结果没想到其中一段高速没有开通,走了一百多公里的辅路。这条布满冰雪的小路全是大货车,看了一路***小小的车祸开了整整四个多小时,晚上六点才终于安全抵达了东方小巴黎——哈尔滨.

简单吃了口晚饭就赶紧跑出来看哈尔滨的夜景,第一站就来到了位于群力外滩的音乐长廊,这算是我第二次来音乐长廊,上次来的时候没拍什么照就走了,所以这次想好好拍下这个哈尔滨的夜晚明珠,整个音乐长廊全长160多米,必须要用超广角才能完整拍下,长廊中间的两个钟楼体现了中西建筑理念及元素的结合,更像一种新式的东方文化。

这是一个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宏伟的气势把夕阳美学淋漓展现,每到夜幕降临音乐长廊就开始泛起若软的黄光,仿佛要驱散整个城市的寒冷。不过说真的,长廊下面的大灯,真的超级暖,站在旁边就像烤暖气一样,感觉太冷就可以站在灯旁取取暖。在东北冬天户外作业真的是太难了,有一个能取暖的地方简直不能再幸福。

逛完音乐长廊就赶紧赶赴下一个我心心念念很久的点,松花江公路桥,这个像一把大剪刀一样的跨江公路桥也成了哈尔滨夜晚的一道风景线两个大圆盘上的车川流不息,从高空中俯瞰公路桥只能感叹人类建筑业的伟大力量。

虽然哈尔滨目前还是二线城市,但怎么看都有一线都市的风采了,市区高楼林立高架遍布,是一个地地道道慢节奏的大城市,城市美感也无愧东方小巴黎的称号。累了一天回到酒店赶紧休息,期待着第二天新的城市探寻。

早上起来拉开窗帘看了眼窗外的大雾霾,突然就有点兴致不高,东北什么时候能解决冬天供暖造成的污染问题就好了,吃个早饭踏着灰蒙蒙的晨光出发找寻哈尔滨的俄式风情。

这个被CNN评价为中国最美甚至超越悉尼歌剧院的建筑我拍了也不下四次了,这次来已经完全被冰雪覆盖了,发两张上个月拍的大剧院夜景,采用异型双曲面的外型设计的大剧院独具美感,在哈尔滨大剧院建成投用后,市民能欣赏到正宗、纯正的歌剧演出,也能在不同功能厅体验交响乐、芭蕾、话剧等带来的完美感受。平时没有歌剧等放映的时候可以花三十块买参观票进到大剧院内部参观,但是不允许使用相机拍照。

索菲亚广场的钢构塔廊是哈尔滨我最喜欢的建筑之一,整体结构可以随意找不同的角度去拍摄照片,每一个角度都能构成一个不同感觉的建筑。

在晚上十一点左右,我到了冰雪大世界,没有想象中的堵车,找到一个离出口最近的一个停车位,开始等待烟花燃放,其实我一直不太喜欢那种花里胡哨的灯光秀,有时候那色彩鲜艳的都不忍直视,冰雪大世界的夜景只能靠各位自行评判了。

到了0点,新的一年到来了,手机的日历也翻到了2020,壮观的烟火准时燃放起来,今年的跨年在哈尔滨完成了,我的全部自驾行程也顺利结束,这一路要感谢老刘在身边的陪伴和哈弗H6的保驾护航,新的一年就祝愿大家,一切顺利吧。

BY 爱卡汽车卡友:小弟阿李

想看该卡友更多用车内容,想与该卡友进行沟通交流,可点击链接阅读原文!

东北跨年,黑吉无辽,四天自驾走近查干湖传统冬捕和东北小巴黎_爱卡汽车移动版

了解更多

版权与免责声明: 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图片版权等其他侵权行为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真诚期待与您的合作

获取·了解更多汽车·7*24小时专业服务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