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级比亚迪来了!原地掉头的越野车、2s破百的超跑,仰望有多狠
【太平洋汽车 新车频道】1月5日,比亚迪正式发布了旗下全新高端品牌——仰望汽车,及其旗下两款新车仰望U8和仰望U9。与新车同时发布的,还有仰望品牌核心技术平台“易四方”,通过四个电机可以实现对四个车轮进行独立矢量控制,从而实现横向移动、原地掉头等能力,甚至在车辆误入深水区时也能操控车辆驶回路面。“易四方”也是仰望汽车冲击百万级定位的核心支撑。
四电机独立控制平台“易四方”
在王传福看来,一个高端品牌的诞生是伴随着一项新的核心技术的成熟落地,而非为了豪华堆砌现有的技术。于是在仰望汽车的品牌首发活动上,率先登场的是与之伴生的全新技术平台“易四方”,比亚迪打造的全新四电机独立矢量控制技术。“易四方”的名字取自该平台“e的4次方”的谐音,也暗示了基于该平台车型强劲的越野性能。
“易四方”的核心是一套以四电机独立驱动为核心的动力系统,包括前后双电机、中央控制器以及刀片电池,可适用于纯电动及混合动力平台。
四台电机可以进行独立控制,配合从感知、决策、执行三个维度围绕新能源汽车的特性进行的全面重构,可以通过感知力更强的电驱系统,以毫秒级的速度独立调整车辆四轮轮端动态,从而更好地控制车身姿态。通过单独控制四个轮子的动力输出及转动方向,“易四方”平台车型可以实现原地掉头、横向移动、爆胎继续行驶和浮水模式等。
原地掉头俗称“坦克掉头”,在坦克上并没有传统汽车的转向轮,通过两侧履带的转速差来控制坦克的行进方向。“坦克掉头”是让两侧轮胎以相同的速度、相反的方向转动,车辆便可以以车辆中心为圆形画圆,实现原地转向。在近期出现的奔驰EQG、美国造车新势力Rivian等车型上也配备了类似的技术。仰望U8的一大亮点在于可以在柏油马路等高附着力路面完成该动作,这对车辆的动力输出和控制精细度都有更高的要求,不过由于原地掉头过程中车轮会与地面强烈摩擦,对轮胎损耗较大,并不建议车附着力很高的路面上频繁使用该功能。
“蟹行模式”则是让两侧的车轮产生转速差,不依赖方向盘转动便可以让车辆在行进中出现横向移动,控制得当可以减小转弯半径,比传统方向盘转向更加灵活,包括悍马EV等车型上也配备了类似的功能。当然“蟹行模式”并不能在与车身垂直方向移动,完全的横向移动需要配合特制的车轮。通过对对车轮的矢量控制,车辆甚至可以不依赖方向盘行进、转向,甚至刹停,官方表示“易四方”平台甚至可以在转向器、制动器不工作的同时实现低于 40m 的百公里刹停距离、大型SUV实现小于12米的专为半径。
更加独特的是在仰望U8发布前就引发热议的“浮水模式”。搭载“易四方”技术的车型整车核心系统防护能力达到 IP68 级别,拥有良好的车身及座舱密闭性,同时凭借四轮独立矢量控制功能,在车辆完全漂浮在水面上时可以独立控制车轮输出,让车辆保持受控,沿前轮指向的方向继续前进,在车辆误入深水区时脱困。不过一定要注意,此功能主要应用于紧急脱困,汽车毕竟不是船,切不可贸然驶入湖泊、河流等深水区。
而爆胎继续行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高速爆胎是一种极其危险的场景,在高速行驶时一个轮胎突然失去抓地力,即便是经验丰富的老司机也很难确保车辆的安全。“易四方”技术能够以每秒 1000 次的频率精准调整剩余三轮的扭矩,通过驱动轮及时对车身姿态进行强有力的补偿干预,帮助驾驶员将车辆稳定可控地停下来。这一功能将有望从动力的根源最大限度避免二次事故的发生。这也是“易四方”主打的安全性能的重要体现。
除了可以四轮独立控制外,电机性能方面,“易四方”平台最高转速做到了20500rpm,整车马力超1100匹,可以适应街道、越野、赛道等多种极限场景的性能需求。此外,新车配备了易四方刀片电池,四轮四电机技术可支持独立控制单个车轮的扭矩,相较于传统机械式全时四驱系统,电控四驱系统反应速度快了100倍,同时调整范围达到20倍。
电驱硬汉:仰望U8
仰望 U8是该品牌首款量产车型,定位百万级新能源硬派越野,新车前脸采用了依旧由沃尔夫冈·约瑟夫·艾格操刀的家族式设计“时空之门”,配备了分体式大灯通过光栅相连,整体呈鼎形设计,一条纵向的日间行车灯位于前机盖上方,四组前大灯隐藏在前脸两侧,围绕大灯的菱形点状装饰让新车前脸富有科技感,也极具辨识度。
车头上方配备有三个犄角状凸起,其中包括有混合固态激光雷达。官方介绍新车还配备了包括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高精度定位等在内的感知硬件,将具备较高的辅助驾驶能力。根据此前外观专利信息,我们预计激光雷达将被布置在中间位置,为选装配置。
车身侧面整体轮廓采用了类似奔驰G级、路虎卫士等硬汉形象的越野车风格,轮廓棱角分明。细节方面,新车配备了隐藏式门把手,在轮拱后方配备了动态模糊状的装饰点缀,侧后视摄像头隐藏在轮拱装饰之中,D柱横向饰条上内嵌有发光灯带。新车长度达到了5300mm,轴距为3050mm,配备了尺寸为275/60 R20的轮胎。
来到车尾,尾灯为分体式L字形设计,下方的倒L型布局内包裹着点阵式灯光,点亮效果相当惹眼独特。另外,新车还拥有“小书包”外挂式备胎,看上去更具硬派感觉。
本次发布会上,官方并没太透露新车更为详细的信息,也并未公开新车的内饰设计。从此前曝光的内饰谍照来看,新车采用全新的内饰设计风格,和比亚迪现有的所有车型都有所区别。新车方向盘采用传统的三幅式造型,可以看到两种不同颜色的皮质包覆及精美的缝线,预计类似的皮质包覆将大量出现在新车内饰部分。另外新车还搭载了尺寸非常可观的液晶仪表及中控,目前来看也将拥有不俗的显示效果;空调出风口则被布置在整个中控台上方,A柱区域还设置有单独的拉手,和硬派的外观造型形成呼应。
零百加速2s级超跑:仰望U9
不同于早已预热的仰望U8, 定位百万级纯电动性能超跑仰望U9是本次发布会上的一个彩蛋环节,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的炫酷跑车让人颇感惊喜。
新车前脸同样采用了与仰望U8类似的家族式“时空之门”设计语言,整车外观既保留了经典超跑的设计元素,又增添了电动超跑的整体感。
新车整体造型接近传统的中置引擎超跑的车身构造,配备了蝴蝶门开启方式,前舱盖、车门后方的导流格栅,以及颇为夸张的垂尾和车尾硕大的扩散器,都彰显着新车的攻击性。
仰望U9前后灯组均采用了点阵式设计,俯冲式的车身造型颇具冲击力。目前,官方仅公布新车将基于“易四方”平台打造,0-100km/h加速达到2秒级。
品牌Logo采用甲骨文,将建立自营渠道
据官方称,仰望标识灵感源自甲骨文“电”,曲折的字形就是最初的“电”字,宛如电光闪耀。“电”表明新能源的技术和产品路线;闪电线条干练,寓意产品的极致性能;触角向四方延伸,代表品牌对未知的无畏探索。
官方表示,仰望将建立自营渠道,包括深圳、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和成都等城市都将设立体验中心。确保用户在任一终端触点都可以享受公开透明的服务和一致互通的权益,同时仰望品牌也将更多地聆听用户最真实的反馈。伴随着全新的重磅技术发布,仰望汽车将冲击自主品牌此前难以触及的百万级汽车市场。
仰望汽车品牌于去年11月首次公开,由比亚迪完全持股,未来比亚迪将建成主打30万以下主流家用市场价位区间的海洋网和王朝网,主打30-50万元高端市场价格区间的腾势和预计售价将会在80-150万区间的豪华品牌仰望,后续比亚迪还将推出一个专业性、个性化的全新品牌,满足消费者日益凸显的个性化需求。
写在最后
2004年6月的北京车展上,比亚迪一口气展出了7款车型,包括纯燃油车F2、F4、F6,纯电动出租车EF3,纯电动概念车ET,混动车型Hybrid-S,以及一款涂鸦版的福莱尔车型:Flyer Dragon Car。一年多年前,早已在手机电池等领域成为全球知名品牌的比亚迪,宣布收购秦川汽车入局汽车领域。
王传福不会忘记,就在收购决定发布的第二天,比亚迪港股股价从18港币猛跌到了14港币,市值瞬间蒸发近27亿港币。这一天创下了比亚迪自2002年7月上市以来当日交易额记录,投资人想用疯狂的抛售来教训一下“疯狂“的王传福。当时的投资人也不会想到,就是这7台并没能在市场上取得成功的车,奠定了比亚迪汽车二十年辉煌的成长之路。
纯电动和混合动力伴随着比亚迪的成长,已经成为比亚迪最核心的技术路线。而那台纯电动概念车ET,采用了“四轮边独立驱动模式”,在当年看来有点天马行空。但这份初心比亚迪人酝酿了近20年,如今成为了比亚迪撬开百万级豪车市场的最重要的支撑,也就是仰望品牌将全系标配的“易四方”平台。
2003年前后,虽然“造车新势力”这个名词还没有诞生,但当时的“造车热”不输近年来的造车新势力热潮。在外人看来,比亚迪也不过是被这股“造车热”冲昏头脑的其中一员。但王传福当年提出的“着眼点不在传统燃油车”,“凭借电池优势发展新能源汽车”,在今天依然是颇为超前的理念。并且比亚迪将这份理念坚持到了如今,并一步步将最初的想法落成现实,包括新能源,也包括今天的四轮边电机技术。
能够脚踏实地的勇敢追梦人是值得敬佩的,也希望仰望汽车能够将比亚迪的这份坚持发扬光大,创造出新的辉煌。(文:太平洋汽车 郭睿)
原价8万9,现价7万5?比亚迪新SUV跟宝骏560比低价
SUV市场形势大不如前,旗下SUV逐渐被边缘化,比亚迪希望用低价进行自我救赎。
近日,工信部发布了比亚迪宋2.0L车型的新车申报信息。除车身高度以外,整车外观均与原1.5T、2.0T车型保持一致。动力总成被替换成2.0L自然吸气发动机,车身尾部拥有2.0L的排量标识。
从工信部披露的情况来看,新车装配了一台2.0L自然吸气发动机,代号BYD483QB,最大功率103kW,百公里油耗7.9L。该发动机由马自达2.0L FS-DE发动机基础上进行研发、改进,最早应用于比亚迪F6、比亚迪S6等车型。
7月,比亚迪宋销量4464辆,1-7月累计销量38544辆,分别占据比亚迪燃油乘用车销量比重的26%、23.3%,是比亚迪燃油车型品类的主要销量支撑。今年以来,乘用车增速放缓,SUV市场7月录得同比增速为17.5%。市场基盘扩容受限下,SUV市场竞争加剧。
现款比亚迪宋,共有1.5T、2.0T两款动力总成,售价覆盖8.99-14.99万区间。该区间为自主品牌SUV重点布局市场,位列7月SUV销量榜前十的哈弗H6、传祺GS4、吉利博越、荣威RX5均盘踞其中。在价格、尺寸、配置在于竞品趋同的情况下,设计缺乏竞争力的比亚迪宋销量难以提振。7月销量仅为长安CS75的30%。
比亚迪宋于2015年上市,按目前车企主流“3年一改款,7年一换代”的产品更新周期,大设计调整最快也要于2018年施行。此外,去年加盟比亚迪的前奥迪设计总监Wolfgang Egger仍就未来比亚迪家族设计风格进行探讨,以保持产品品牌的协同性。由此可见,进行价格调整是目前比亚迪宋提振销量为数不多的手段之一。
在已有1.5T、2.0T两种动力总成的基础上,适配原有的2.0L自然吸气发动机产品,有效进行价格下探,从自主品牌SUV二级市场展开错位竞争,是比亚迪宋逆小排量涡轮化潮流的根本动机。
从事汽车零部件配套销售的人士表示,由于涡轮增压系统的减少,加之代号BYD483QB的2.0L自然吸气发动机供应链更为成熟,比亚迪宋2.0L车型生产成本能较1.5T车型下降4000元以上。按照比亚迪S6 1.5T车型与2.0L车型相差价格,结合人民币升值等客观市场因素,比亚迪宋2.0L车型的起售价有望下探至7.5万-7.9万之间,与宝骏560、远景SUV形成直接竞争关系。
对于价格下探而带来的品牌溢价率下跌,比亚迪似乎并不担心。根据《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2018—2020年度,乘用车企业的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分别为8%、10%、12%,未达标的乘用车企业可通过向第三方乘用车企业购买满足积分要求。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代表性人物,2016年,比亚迪共销售PHEV产品45433辆,EV产品32632辆。按办法规定可取的超过18万的新能源汽车积分,具有可观的积分变现能力。另一组数据则显示,今年7月,比亚迪宋DM销量5069辆,成为当月国内新能源汽车单一车型销量冠军。
8月17日的2017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大会上,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中国新能源市场分化比较严重,预计201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70万辆,“主要因私人消费不旺。”目标销量较《2017新能源汽车蓝皮书》中预期的77万辆下降将近10%,新能源汽车市场远未迎来爆点。此外,上海、北京等一线限牌城市的新能源补贴政策亦倾斜于本土车企,这是比亚迪新能源产品的原有重点市场。传统燃油车产品仍是比亚迪不可小觑的销量版图之一。
相较于新能源汽车市场可期的盈利,受燃油车品类销量下跌影响,比亚迪7月整体销量同比下跌20.4%,仅28336辆。远水难救近火,SUV市场形势大不如前,旗下SUV逐渐被边缘化,比亚迪希望用低价进行自我救赎。
3、4万起就能买到这些国产神车,有些却已经死翘翘了
每名汽车爱好者都有一个技能,那就是在路上瞄一眼就能认出这台车的型号,资深一点的汽车爱好者还能认出年款。但是,相信不少汽车爱好者都像教授一样,被高仿车型打脸。前一秒信誓旦旦地跟身旁的妹子说,这是LAND ROVER 的EVOQUE,下一秒却发现车上写的是LAND WIND。被打脸的教授也曾大言不惭地宣称,这些车企一定或不长久。我们就来看看,当初那些抄袭的车企怎么样了?
(这张图你们会翻回来看的)
2003年9月,双环制造的“来宝SRV”与当时的本田CR-V外形极为相似,而且价格低廉,一上市就受到了消费者的热捧,在2004年,双环来宝年销量过万。这个数字在当时属于相当不错的成绩。
在双环来宝SRV与2003年9月上市后,本田向双环的经销商发具了警告函,同时向大众媒体诉苦。无果。因为本田早在2002年为CR-V申请了外观设计专利,所以本田底气十足,认为自己起诉必定胜利在望。于是本田在2004年起诉双环,认为双环侵害了自己的合法权益,要求赔偿3.48亿。
但是,就当大家以为双环这次要赔个倾家荡产的时候。双环展示了自己良好的法律素养,最终让本田倒赔1600万。
这个在吃瓜群众看起来毫无疑问是双环抄袭本田的案子,怎么最后本田成为输家的呢?
首先,我们看看本田当初是怎么申请专利的。
既然本田这么慷慨,双环没道理不接受这人情吧。
当本田突然觉得菊花一紧的时候,又去申请了一张图。
由于本田在法院没有裁定之前,对双环进行了一系列骚扰。最后在2015年10月19日赔了1600万给双环。
但是这1600万并没有任何帮助。4个月后,双环因长期入不敷出,被撤销乘用车生产资格。
双环在抄袭完CR-V后,在2005年又迅速推出了以宝马X5为原型的SCEO,在2007年,推出了以smart为原型的小贵族。这两款车的动力和质量都不怎么样。在当初国产车不怎么样的情况下也没有非常大的作为,更别说现在这个群雄环绕的环境了。
在这么个环境下,陆风默默奋斗了10年,成绩也不甚理想。看着这边长安的逸动、CS35开始热卖,自己却依然不温不火。在这种情况下,陆风把心一横,搞了个大新闻。
(图片来源:汽车之家)
于是在2014年广州车展上,陆风展示了自己最新的产品陆风·极光·X7。
果然,一经上市,陆风的经销商心里乐开了花。许久不见的火爆提车现象再度重临。而陆风的高层在2015年年底接受采访的时候也乐观地表示,2015年销量破五万不是问题,2016年销量破十万已是目标。
在2016年6月份,路虎起诉陆风。经过漫长的诉讼后,法院裁定双方专利均无效。路虎败诉。
(截图来源:汽车之家)
原来路虎在2010年的时候已经在广州车展公开亮相。但是,当路虎感觉菊花一紧跑去申请外观专利的时候,已经是2011年的11月。其一,既然你公开了设计又没有要求保护,那就是奉献给世界了。其二,路虎申请的极光五门版与三门版没有明显的差异,按照专利法第二十三条,可以宣判专利无效。
既然路虎这么慷慨,陆风没道理不接受这人情吧。
陆风X7在2015年8月份上市,上市两周订单破万。全年下来,陆风集团的销量达到了43099辆。在接下来的一年,陆风集团的总销量几乎翻倍达到了80002辆。其中陆风X7贡献了5万辆的销量。但是,随着时间进入到2017年,陆风X7的质量,外观上的争议开始逐渐爆发。2017年陆风销量腰斩,只剩38874辆。陆风X7的全年销量更是暴跌55%。
痛定思痛后,陆风集团迅速找到了问题所在——产品线太过单一,选择太过局限。于是再来一把。
(图片来源:汽车之家)
2018年全新产品——陆风逍遥就此推出。
但是逍遥的推出并没有挽救陆风的销量,2018年上半年陆风的销量是16343辆,2017年的同期数据是23500辆,同比下跌30.5%。
众泰在抄袭前,其实在汽车界也默默打拼了十年。只是...产品有点惨不忍睹。
我们来看看众泰抄袭前的最后一款SUV—T200。
这瘦高的造型,你确定这不是老年人代步车吗?令教授惊讶的是,这款车在5年前居然能卖3000台/月,而且售价高达6.3万。
众泰的抄袭之路自始至终都是大众集团的货。众泰的母公司铁牛集团,承接了大众车身覆盖件模具的业务。所以众泰抄袭大众不仅能迅速提升外观,还能节约成本。从2013年12月起到2017年,众泰一共“逆向”了5台大众集团的车,包含了两款款紧凑型SUV,三款中型SUV。
自从众泰开始了抄袭之路后,众泰的销量像开了挂一样,2014年的销量是15.89万辆,到了2015年,单凭T600一款车就把销量提升到了21.45万辆,2016年,大迈X5、SR7、SR9的加入让销量飞涨到32.36万辆。2017年,众泰的销量突然踩上急刹车,仅有31.49万辆。
跟前面两家不一样。众泰抄得连公交车都知道了,大众却从来没有起诉过众泰。
众泰深知这种外观抄袭可以迅速获得市场的关注,但是这种透支品牌形象的做法并不是长久之计。从去年开始,众泰一共发布了四款外观原创的产品。而且这几款车的总销量已经占众泰销量的5成以上。从目前看来,众泰会摆脱抄袭,走上原创之路。
造车初期,为了生产汽车的资格,比亚迪花了2.7亿元收购秦川汽车。这让比亚迪的股票直接从18港元跳水到9港元。最终,王传福出来解释,比亚迪造车是为了把电池技术应用在汽车上。虽然不知道老王当初是忽悠还是真的相信电动车是未来。反正,现在全球的政策都指向了电动车。
作为一个半路出家的企业,比亚迪完全没有任何负担,从开始就确定了逆向研发的路线。而且比亚迪的第一个逆向对象选上了丰田。
两年后,比亚迪的第一款产品F3下线。这款轿车逆向了丰田的花冠。丰田的花冠在当初售价高达19万,是当年的中高端产品。而比亚迪F3的售价仅为7.38-9.98万,售价便宜了一半。
而且比亚迪F3的配置并不低,使用了三菱4G18的发动机,4轮碟刹、车内还配备了预紧式安全带,NAVI数字语音导航系统、6碟CD等现在看来也不落后的配置。
那时候自主品牌的车是什么样子的呢?
(左为夏利,右为QQ)
当年的销量冠军是一汽天津夏利,一台4米出头的小型车。国产销量亚军是奇瑞QQ,一台3、4万就能买到的微型车,还是逆向了雪佛兰SPARK。这两年销量特好的传祺和荣威在那时候还没出生,吉利捣鼓出了一台自由舰,对标夏利。长安还在捣鼓一台奔奔,对标QQ。
比亚迪就是在这种环境下,销量突飞猛进。2006年,比亚迪成了全国销量增速最快的车企,2007年比亚迪F3销量进入全国前十。2009年,比亚迪成了全国销量最高的自主品牌。
在这期间,比亚迪陆续推出了比亚迪F6、M6、S6等逆向车型。比亚迪每年花数千万购买新车回来拆解研究。在别人还在抄袭小型车、紧凑型车,想走量的时候,比亚迪已经研究一众中、大型的车型,甚至不乏一些高端车型。(看看比亚迪F6的造型就知道了,逆向了雷克萨斯LS、雪佛兰景程、本田雅阁、奔驰S级)。
比亚迪在逆向的时候,不仅画皮,也要画骨。在这个过程中,比亚迪逐渐掌握了一定的核心技术。在2008年比亚迪F6推出的时候,采用的是自主研发的BYD483QB直列四缸2.0L发动机。这台发动机的数据跟当时合资的2.0L相比并不会差太远。
在2013年开始,比亚迪开始逐渐摆脱外形模仿的痕迹。从当年推出的思锐、秦、再到后来推出的唐、宋、元、宋MAX可以看到,比亚迪新车身上已经看不到外形模仿的痕迹。
近年来,因为新能源政策,从电池企业起家的比亚迪成了政策的最大得益者之一。在今年,比亚迪将电池业务部门拆分开来,成为独立的部门。未来比亚迪不仅会是一家整车厂,还是一家上游零件供应厂商,在业界将会有重要的地位。
在教授撰写此文的时候,还看到了不少历史故事。其实过去日本汽车工业刚起步和70年代打入欧美市场的时候,都少不了模仿的痕迹。最终日本汽车凭借着出色的可靠性、燃油经济性征服了市场。所以,一家车厂能不能站稳脚跟,最重要的还是看整车的品质。
从1到500万 比亚迪20年造车生涯背后的苦涩与辉煌
【CNMO】2023年8月9日对于比亚迪而言将会是充满纪念意义的一天。这天晚上,其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正式下线,这也让比亚迪成为了全球首家新能源汽车产量到达500万台的整车企业。在活动现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在谈及比亚迪一路的发展历程时曾数度哽咽,而比亚迪能从1到500万,在如今辉煌的背后,其经历也曾充满艰辛。
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正式下线
2003年:造车之路的起点
2003年,在电池领域已经做大做强的比亚迪,决定走一条新道路。其收购了西安秦川汽车厂,正式开始了造车之路。当时,比亚迪主要生产低价位的小型汽车,如比亚迪F3、F6等,以及一些面包车和商务车。这些车型主要靠低成本和高性价比吸引消费者,但也面临着质量、设计和品牌形象的问题。
比亚迪F3
这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比亚迪一代神车F3了。比亚迪F3是比亚迪最早也是最畅销的一款轿车。它在2005年上市后,凭借着1.5L的排量、5.8L/100km的油耗、7.28万元起的售价和丰富的配置,成为了中国市场上最受欢迎的家用轿车之一。 比亚迪F3还曾在2009年夺得了国内单一车型销量冠军,在那个市场还是被合资品牌牢牢把控的年代,这一表现可以说非常出色了。
比亚迪F3
直到2021年正式停产,比亚迪F3在16年的生命周期里共卖出了超过300万辆,成为了自主品牌中的一款现象级产品。不过作为比亚迪的早期产品,F3也存在着不少的缺点,其中最大的槽点便是对丰田花冠的“像素级模仿”,此外由于当时的工艺及条件限制,虽然F3没有太大的硬伤,但是不少车主也反映存在异响、水温显示不正常等小毛病,同时由于装配工艺导致部分区域缝隙较大,好在这些对于用车并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2008年:正式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
虽然现在新能源汽车已经开始成为市场上的热销车型,但是在近20年前,新能源汽车远没有今天这般关注度。王传福透露,早在2004年,比亚迪就已经带着3款新能源汽车参加了北京车展。不过当时全场其他的展台全是燃油车,那时候根本没人相信新能源汽车有未来,甚至连新能源汽车这个词都还没有出现,大家看不懂,也看不上,更看不起。
王传福展示20年前的新能源车
人们对新能源的不理解也同样反映到了比亚迪的首款新能源车型F3DM上,该车于2008年12月正式上市,该车当时搭载了全球首创的DM双模系统,这也是比亚迪第一代DM系统。不过该车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关注度,一方面14.98万元的价格要比燃油版车型高出一倍,再加之当时在动力电池、充电等方面技术还处在探索阶段,比亚迪F3DM的使用体验也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因此该车并没有获得市场的认可。
比亚迪F3DM
2009年,比亚迪推出了中国第一款纯电动汽车——比亚迪E6,进一步展示了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实力。不过与比亚迪F3DM类似,其同样也没能在当时的汽车市场掀起太大的波澜虽然未获得市场认可,但比亚迪F3DM和比亚迪E6也为之后比亚迪在新能源上取得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比亚迪首款纯电车型e6(图源见水印)
虽然当年比亚迪的新能源车型在汽车市场没有获得足够的销量,但是其新能源战略却受到了一位华尔街大佬的赏识,他便是股神沃伦·巴菲特。其当时通过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投资了比亚迪,为其提供了急需的资金和信誉支持。在比亚迪获得成功后,巴菲特不仅获得了一笔巨额的回报,同时巴菲特看好比亚迪也成为了投资界互相成就的一段佳话。
2019年:黎明前的黑暗
由于比亚迪把研究重心主要放在了新能源领域,在此前燃油车仍然占主导的日子里,比亚迪的销量一直不温不火。不过凭借着其2016年从奥迪挖来了设计部门负责人沃尔夫冈·约瑟夫·艾格并出任设计总监后,比亚迪迎来了一波发展小高潮。
比亚迪汽车设计总监艾格
艾格为比亚迪带来的最大贡献之一,便是目前仍出现在比亚迪新车上的“Dragon Face”家族摄设计风格,将中国的龙元素巧妙地融合到了车辆设计中,让比亚迪彻底摆脱了过去抄袭的质疑。除了外观外,比亚迪还在2016年带来了全新的e平台2.0,实现了纯电动车关键技术的平台化。从e平台2.0开始,比亚迪的新能源车销量出现了转机。基于e平台2.0打造的新能源车型汉,在上市之后月销连续过万,成功打入了中大型C级轿车市场并立住了脚跟。
比亚迪汽车设计总监艾格
虽然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过总的来看,此时的比亚迪在销量上仍然只能算是二线的自主品牌,相比广汽、长安、吉利、长城等在销量上都没有优势。而2019年对于比亚迪来说更是十分艰难地一年。从其公布的财报可以得知,2019年,比亚迪实现营业收入1277.4亿元,下降1.8%。比亚迪全年营收与2018年基本持平,但利润出现大幅下滑。2019年比亚迪实现营业利润23.20亿元,同比下滑45.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12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42.03%。
此外,比亚迪2019年在销量上也出现了下滑,全年汽车销量46.14万辆,同比下滑11.39%。其中寄予厚望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2.95万辆,同比下滑7.39%。总的来看,比亚迪2019年的营业总收入、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基本每股收益、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等主要财务指标均同比下滑。
王传福在昨日的活动现场表示,2018年DM技术发展到第三代的时候,真的差点就走不下去了,当时中国新能源车这个市场插电混动的份额很小,技术本身还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和突破,也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那时候很多车企陆续放弃了插电混动的研发,比亚迪内部也有好多人提出来,要不就放弃,但我还是拍板要继续做插混路线,必须咬牙坚持下去,即使做错了,我也认。在他看来,2019年是比亚迪最艰难的一年,当时比亚迪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活下去,背后的辛酸不易,只有比亚迪自己人最清楚。而如今看来,王传福的这一豪赌最终也为比亚迪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2021年:厚积薄发 销量腾飞
2021年对于比亚迪来说绝对是命运转折之年。年初时,比亚迪正式发布了DM-i超级混动系统,其核心部件包括双电机的EHS超级电混系统,骁云-插混专用高效发动机,DM-i超级混动专用功率型刀片电池以及整车控制系统、发动机控制系统、电机控制系统、电池管理系统。正是得益于此前比亚迪的研发高投入,这些核心部件和关键技术完全由比亚迪自研。
比亚迪DM-i超级混动系统发布
如今,比亚迪的DM-i车型已经成为了比亚迪销量的半壁江山,下到十万元以内的秦PLUS,上到超过40万元的腾势D9,都配备有DM-i版本车型,而在停产纯燃油车后,DM-i版本则扛起了曾经燃油车的销量大旗。例如随着DM-i超级混动系统一同发布的宋PLUS DM-i,自发布后便逐渐成为比亚迪的销量“扛把子”,巅峰时曾创下了月销超5万台的恐怖销量表现,时至今日,其还一直都是同级别中的首选车型。
比亚迪宋PLUS DM-i
从财报上看,2021年,比亚迪实现收入约2161.42亿元,同比增长38.02%,其中汽车、汽车相关产品及其他产品业务的收入约1124.89亿元,同比增长33.93%;。随着新能源汽车越来越成为人们购车时的新选择,在该领域有着丰厚技术积累的比亚迪销量也取得了快速增长。2021年,比亚迪整车销量达72.13万辆,同比增长82.80%。此外,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达17.1%,年内增长近8%,销量遥遥领跑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
比亚迪2022年销量表现
比亚迪在去年的销量表现则更近一步。2022年,比亚迪全年达成销量辆,全年同比增长高达152.5%,而在财报方面,比亚迪2022年全年营收4240.61亿元,同比增长96.2%。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6.22亿,同比增长445.8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56.38亿元,同比增长1146.42%,各项核心经营指标实现强势增长。在经过了20年的发展后,比亚迪汽车从收购的那个快要濒临倒闭的汽车厂,发展成如今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全球领先的新能源车企。
写在最后
从2008年推出首款F3DM到2021年5月比亚迪第1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其花费了近13年的时间。从100万辆到300万辆,这一时间缩短到了1年半。而从300万辆到500万辆,比亚迪只花了不到9个月。在王传福看来,新能源汽车为中国汽车品牌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加速度”,而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的进一步提升,未来这一时间间隔有望继续缩短。
总的来看,比亚迪20年造车历程是一段从跟随到领先,从模仿到创新,从低端到高端,从国内到国际的奋斗史。比亚迪不仅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也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普及做出了努力。在昨日的比亚迪发布会上,其几乎把所有自主品牌都致敬了一遍,并在活动门口摆放了13辆友商的新能源汽车,而在发布会结束后,许多车企也纷纷向比亚迪表达祝贺。曾经,全世界的汽车品牌遍行国内,而相信在比亚迪的带领下,未来自主品牌们的车辆能够遍行全球。
比亚迪卖得最好的那款车可能下调至7.5万?性价比能追上宝骏?
SUV市场形势大不如前,旗下SUV逐渐被边缘化,比亚迪希望用低价进行自我救赎。
近日,工信部发布了比亚迪宋2.0L车型的新车申报信息。除车身高度以外,整车外观均与原1.5T、2.0T车型保持一致。动力总成被替换成2.0L自然吸气发动机,车身尾部拥有2.0L的排量标识。
从工信部披露的情况来看,新车装配了一台2.0L自然吸气发动机,代号BYD483QB,最大功率103kW,百公里油耗7.9L。该发动机由马自达2.0L FS-DE发动机基础上进行研发、改进,最早应用于比亚迪F6、比亚迪S6等车型。
7月,比亚迪宋销量4464辆,1-7月累计销量38544辆,分别占据比亚迪燃油乘用车销量比重的26%、23.3%,是比亚迪燃油车型品类的主要销量支撑。今年以来,乘用车增速放缓,SUV市场7月录得同比增速为17.5%。市场基盘扩容受限下,SUV市场竞争加剧。
现款比亚迪宋,共有1.5T、2.0T两款动力总成,售价覆盖8.99-14.99万区间。该区间为自主品牌SUV重点布局市场,位列7月SUV销量榜前十的哈弗H6、传祺GS4、吉利博越、荣威RX5均盘踞其中。在价格、尺寸、配置在于竞品趋同的情况下,设计缺乏竞争力的比亚迪宋销量难以提振。7月销量仅为长安CS75的30%。
比亚迪宋于2015年上市,按目前车企主流“3年一改款,7年一换代”的产品更新周期,大设计调整最快也要于2018年施行。此外,去年加盟比亚迪的前奥迪设计总监Wolfgang Egger仍就未来比亚迪家族设计风格进行探讨,以保持产品品牌的协同性。由此可见,进行价格调整是目前比亚迪宋提振销量为数不多的手段之一。
在已有1.5T、2.0T两种动力总成的基础上,适配原有的2.0L自然吸气发动机产品,有效进行价格下探,从自主品牌SUV二级市场展开错位竞争,是比亚迪宋逆小排量涡轮化潮流的根本动机。
从事汽车零部件配套销售的人士表示,由于涡轮增压系统的减少,加之代号BYD483QB的2.0L自然吸气发动机供应链更为成熟,比亚迪宋2.0L车型生产成本能较1.5T车型下降4000元以上。按照比亚迪S6 1.5T车型与2.0L车型相差价格,结合人民币升值等客观市场因素,比亚迪宋2.0L车型的起售价有望下探至7.5万-7.9万之间,与宝骏560、远景SUV形成直接竞争关系。
对于价格下探而带来的品牌溢价率下跌,比亚迪似乎并不担心。根据《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2018—2020年度,乘用车企业的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分别为8%、10%、12%,未达标的乘用车企业可通过向第三方乘用车企业购买满足积分要求。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代表性人物,2016年,比亚迪共销售PHEV产品45433辆,EV产品32632辆。按办法规定可取的超过18万的新能源汽车积分,具有可观的积分变现能力。另一组数据则显示,今年7月,比亚迪宋DM销量5069辆,成为当月国内新能源汽车单一车型销量冠军。
8月17日的2017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大会上,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中国新能源市场分化比较严重,预计201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70万辆,“主要因私人消费不旺。”目标销量较《2017新能源汽车蓝皮书》中预期的77万辆下降将近10%,新能源汽车市场远未迎来爆点。此外,上海、北京等一线限牌城市的新能源补贴政策亦倾斜于本土车企,这是比亚迪新能源产品的原有重点市场。传统燃油车产品仍是比亚迪不可小觑的销量版图之一。
相较于新能源汽车市场可期的盈利,受燃油车品类销量下跌影响,比亚迪7月整体销量同比下跌20.4%,仅28336辆。远水难救近火,SUV市场形势大不如前,旗下SUV逐渐被边缘化,比亚迪希望用低价进行自我救赎。